脆弱是一个贬义词吗?

在上期讲“受害者”思维(Victim Mentality)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另一个概念--Vulnerability。上次意犹未尽,我们这次单开一篇来讲。

Vulnerability,原义是形容某人或某物易受到身体或情感上的攻击和伤害,表现为脆弱的特质。

随着Dr. Brené Brown对该课题十几年的研究结果不断出炉(《Daring Greatly》《The Power of Vunlerability》),以及她在TED上的演讲,美国社会现在应该说刮起了一阵反思风潮---

我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讲,"I'm vulnerable"。

然而不久前的美国,以及当今广大的中国,基本把Vulnerability当成一个贬义词。虽不会将它跟“无能”直接挂钩,但也绝不会把它当成一项好品质。

Dr. Brené Brown将Vulnerability的特质总结为:uncertainty(不确定), risk(风险)和 emotional exposure(情感暴露)。

在上期介绍“受害者”思维的时候,我把Vulnerability译成“脆弱者”思维,跟“受害者”做对应。(但我对这个翻译不太满意,如果有朋友看完文章有更好的翻译,欢迎下方留言。)

为什么直面脆弱是一项稀缺能力?先来看看我们的社会是多么一边倒地反脆弱

从小到大,中国的父母们都教孩子要成器成才,做一份体面的工作,拿着高薪才是父母的骄傲。相反,就是孩子没能力,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没面子。

而做父母的,除了工作还要教育好孩子,辅导作业、课外活动都不在话下,别人的孩子可以我们也可以。不然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也会被其他父母或老师瞧不起。

夫妻之间,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妻子负责貌美如花。丈夫事业有挫折有压力,很少向家里诉说,哪怕自己生重病,都不敢轻易让妻儿知道。一个大男人就应该给家人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

入职新工作,领导安排一个任务,但那天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不然,领导会觉得我太娇气,怀疑我的能力。

当领导的,职位越高越得强悍,跟员工拉开距离。不然在下属面前就失了威信,团队以后不好带,业绩也出不来。

辞职创业很多艰辛。但是作为创始人,无论有多少艰难和凶险(比如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都不能让员工知道,也不能让投资人知道,不然他们都被吓跑了。

最后这条,是我在一个喜欢的公众号里看到的真实案例,讲创业者的不易。我分享几个它的小标题或加粗文字: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以一句 ‘没事’ 结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残局只能自己收拾。”

“我不知道该跟谁倾诉,甚至都不能表现出来。” 毕竟只有小孩子才随便崩溃,成年人的情绪要可控,生活要可控,自己要可控。

“老婆问我怎么疯狂掉头发,我告诉她因为我聪明绝顶”。(这位丈夫得了癌症,没有告诉妻子)

“成年人的崩溃大多时候需要一个人硬扛,你扛过去了,你也就成了。”

整篇对“硬抗”、“坚毅”精神的崇尚,以及对“崩溃”、“脆弱”的避之不及。

我目前看到的对脆弱最正面的描述,是呼吁大家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自己给自己疗伤。等恢复好,又是一个满血复活的硬汉(或女汉子)。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家都在隐藏、逃避、硬扛,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展示自己的脆弱真的那么可怕吗?

Dr. Brené Brown做了几千例的访谈和研究,得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发现:

因为他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self-worthiness);因为他害怕自己不被肯定,不值得被爱。

追求完美主义的人,通常也是这个心态在作祟。他们不停地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其实也是在否认自己的价值(self-worthiness)是不需要证明的。

是的,你做的事情或许可以完美,但是作为人本身,每个人都有瑕疵,是不可能完美的。这个目标本身就不现实。

但是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属于自己的worthiness。这个是无需证明的。

因此不需要给自己加上很多包装,从而让自己变得好看一些,更易被人接受一些,更被尊重一些。

如果这一点,你明白并接受的话,vulnerability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个weakness(弱点)。相反,它是一个强大的strength(优点)。

你想,那些不愿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人,害怕的不就是被人看低,被人议论和否定吗?所以他选择隐藏,硬扛这些让他比较舒服的方式。

但是如果他根本不怕被人议论、被人否定等这些可能的消极结果,而选择袒露自己的脆弱,这不是最大的勇气吗?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自欺欺人。你这么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你的能力不被信任,你可能失去很多机会,尤其在职场上,或者创业圈。

确实在职场上,这种直面脆弱的精神更加稀缺。但是却也更需要。

斯坦福大学Emma Seppala教授的研究显示,直面脆弱与建立信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上司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能做到直面自己的脆弱,建立深层的连接,需要帮助的时候求助,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会更加紧密;而且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表现都会有提升。

相反,“硬扛”和“强悍”的老板或创业者,他们不仅给自己不断加压,还会给员工们带来无尽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跟公司的健康成本支出成正比(比参照公司高出46%),尤其跟心血管疾病有紧密的联系。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现今创业公司的核心创始人不断被爆压力大猝死的惨剧,年纪都不大,很可惜。其实员工的健康也会受很大影响。

而对于为数不多的愿意敞开自己的创业者,Emma Seppala教授分享了一个案例:印度的一间创业公司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创始人不得不开始裁员。但是她真的对这些员工舍不得,跟他们开会的时候,充分说明了目前公司面临的困境,并表达她是多么不愿意让他们离开,但是她没有办法在目前情况下让公司继续运转。这些员工听完相当触动,纷纷表达愿意降薪甚至不拿薪水继续为公司工作,帮助公司走出困境。最后这间公司活下来还成功被收购了。

当然这并不是最后关头的冲动,而是创始人日常就与员工形成的良性互动,建立了正向深层的连接与信任关系。

或许这些员工的反应是创始人一开始不曾预料的,但正因为她愿意去面对这些不确定,也愿意克服跟他们展示自己的脆弱所带来的恐惧,才使事情可能有新的转机。

其实,愿意跟员工建立这种真实连接的领导,并不会削弱他在下属面前的威信,反而更值得员工尊敬和欣赏。而且领导的开放,会直接影响和触发他的员工也开放自己,接纳别人。

如果在公司和团队里面,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在装,都不愿意表现真实,那么这个组织是没有活力的,幸福指数也不高,更别谈创新突破了---没人愿意冒险啊!

当同事给你的新项目摘毛病的时候,“Be vulnerable”。坐下来听他怎么说,不要浪费精力想怎么反驳他。当你以这样开放、放下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对方也会报以同样的姿态。你还可以真正把对方好的反馈吸收进来,完善你的项目。这个时候,才是建设性反馈,才有可能实现创新。

说完职场,再来看家庭。

Vulnerability是夫妻、情侣之间增进亲密关系的必须路径。夫妻之间,或多或少有分歧,有难关,有挑战。这些是需要分享和分担的,不需要藏着掖着,或避而不谈,更不要有受害者心态。也就是说这种不带偏见的分享,不是为自己的开脱和辩解,而是为了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固然有自己成长路上的烦恼。做父母的,难免什么都给他安排好,给他最好的,困难全部替他解决。但是懂得vulnerable的父母,理应退到边上,让他们自己面对自己的战场,也允许孩子们“be vulnerable”,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他,也不用完美主义来挟持他。在他失败的时候,陪着他经历,告诉他可以伤心,可以生气,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爸爸妈妈一样会爱你。

最后,除了上面的应用,再分享几个帮助你慢慢敞开自己,直面脆弱(be vulnerable)的方法:

首先,认识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感到脆弱?自己对脆弱的反应是什么?是伪装,逃避,硬扛还是找人分享?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回应?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也没必要做最完美的那一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爱自己,不贬低自己。你的价值不掌握在别人的议论里。这点很重要。

其次,卸下骄傲,停止伪装。

生活中不用每件事情都很好,允许它们偶尔的不正常。也不用伪装,大方谈论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是走向美好的开始。

作为coach,我经历的最多的就是客人对我展示出来的真实和vulnerability。可以说,这是教练是否成功的关键。但凡客人放下ego,全身心投入到我们的谈话,不隐藏不逃避,这样教练的效果一定是最好的,甚至会给他带来质的蜕变(transformation)。

第三,分享脆弱,寻求帮助。

这里要强调一下,分享不是跟每个人分享,到处跟人诉说,寻求同情和支持,那又落入受害者圈套了。

你不用跟每一个人分享,而是选择可以给予你Empathy(同理心)的人分享,而不是Sympathy(同情)。区别在于前者跟你是平等的、充分的连接。而后者更多是同情,不太平等的关系。

每个人分享的对象不同,他可能是家人,朋友,闺蜜,或者信任的同事、同学,或者mentor以及coach。

提前选择并储备好这样的分享对象,是必要的。否则,到需要的时候,才发现找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第四,营造Vulnerability的氛围和环境。

对于职场和家庭,需要营造彼此愿意分享脆弱的文化和环境。而判断是否有这种氛围的一个标志就是---大家是否感到不舒服(discomfort)。

因为Vulnerability 所具有的uncertainty(不确定), risk(风险)和 emotional exposure(情感暴露),每一样都会让人不舒服。没人可以保证你这么说了、做了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你还是要去做。

所以Vulnerability所需要的勇气跟Discomfort(不舒服)是孪生兄弟,一定同时出现,避开不了。

Brené Brown教授在休斯顿大学上课的时候,她就要求整个课堂有这种让人Discomfort(不舒服)的氛围。

如同企业创新需要克服不确定,去冒险,那么学习同样也需要克服不舒服的过程,才有真正的成长。

一旦大家都舒服了,她觉得一定是她哪里没有做对。同学紧张而兴奋,老师也是箭在弦上,时刻准备被学生挑战,这才是成长的课堂。

所以,当我们遇见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不要避开它。想一想我们的成长,真的需要它。

最后,建设正向生态圈,实现可持续成长。

上一篇我们提到David Emerald的“Dreaded Drama Triangle”---受害者思维的人所处的生态圈。我们也分享了如何摒弃受害者思维的一些方法。这里我要强调,如果掌握vulnerability的能力,90%的受害者问题都可以解决。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建设一个正向生态圈---TED Triangle ( The Empowered Dynamics)(下图)

在这个圈里,Victim(受害者)逆袭成为Creator(创造者);而曾经的拯救者(Rescuer)成为教练(Coach),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与分享者一起经历和陪伴;曾经的加害者(Persecutor)成为挑战者(Challenger),正向激励对方实现突破和成长。

总之,掌握vulnerability这项稀缺能力,可以应用在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如果你去看Brene博士的这两本书的话,它们的副标题是这样的--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即然这么重要,那么Ivy教练要给大家一个challenge(挑战):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练习这项能力,哪怕再不舒服,哪怕再冒险,也要坚持这一星期。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欢迎留言给我,讨论你的任何问题,以及分享你挑战自己的成果吧!


NewEarth教练公益项目“与1000个灵魂对话”持续招募:发送1000到平台或私信我报名,我们将安排北美受训教练为您免费提供1小时的电话教练服务,建议您不要错过,万一改变了一丢丢您的人生走向呢? 

如果你有兴趣持续关注北美地区成熟的教练观点和自我教练技术,帮助自己和他人(比如孩子、团队成员、合作伙伴)更好地成长,请关注本专栏或NewEarth公号,每期分享不错过。

NewEarth最新推出“设计你的人生”教练项目正在招募中,请进公号目录查询,或私信咨询。

你可能感兴趣的:(脆弱是一个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