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传习录(卷下)

【三三七】本体、工夫合一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先生然其言。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东正纯引顾端文(顾宪成,一五五〇至一六一二)言曰:“凡说本体,容易落在无一边。阳明所云‘无心俱是幻’,景逸(高攀,一五六二至一六二六)所云‘不做工夫本体’也。凡说工夫,容易落在有一边。阳明所云‘有心俱是幻’,景逸所云‘不诚本体工夫’也。”(光绪丁丑[一八七七年1本,《顾端文公遗书·东林商语》卷上,页二十三上)盖此说虽似可悦,犹恐不免拘执,喻如梦中看花也。姑存。


 【译文】

先生启程去平定广西叛乱,钱宽与王畿一直追到严滩送别,王畿举佛家实相幻相的说法询问于先生。

先生说:“有心就是实,无心就是幻;无心就是实,有心就是幻。”

汝中说:“有心就是实,无心就是幻,是就本体上说功夫;无心就是实,有心就是幻,是就功夫上说本体。”

先生赞同。

钱德洪当时没明白,此后数年用功下来,才知道本体、功夫其实是合一的。但是,先生当时是因为王汝中问话而偶然论到的,如果我们再去指点别人,不必借用先生的这个典故来立论。


先生进一步阐述了本体与功夫关系:本体(良知)是功夫(致良知)的先天根据,功夫以本体为出发点和前提,并在过程的展开中以本体为规范,这与心学“尊德性”的主张是一贯的。这样,从本体上说功夫,必须设定本体的存在(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与此同时,本体唯有通过切实的致知过程,才呈现为真实的根据。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实相、幻相是佛家说法,若使用这词语,反而容易把儒家学习者给搞糊涂了。所以先生说这段不必参,只是文字障,破了即可:

有心俱是实(见性即见实相),无心俱是幻(不见性只能在红尘里打滚),是本体上说工夫(悟后起修,保任)。

无心俱是实(此心天理纯全了,无一丝杂念,即是见性),有心俱是幻(私欲遮蔽良知,终是俗人一个),是工夫上说本体。


此篇当与“天泉证道”合参。汝中顿悟本体,因之有“四无”之论。故“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从本体上说功夫;德洪未明,因之尚需渐修工夫,故存“一无三有”之说,通过格物之功,去三有,见一无,故“有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是从功夫上说本体。

方便而言,前心即此心,此心即道心;后心即彼心,彼心即人心,此心有心即无心,彼心无心即有心,此心彼心、有心无心,只是一心。


批注:

①思、田。参看第三一五条,注三。

②德洪。钱德洪,参看卷中序,注一。

③汝中。王畿之字。参看第二五七条,注一。

④严滩。一名七里滩,又名七里濑。在浙江桐庐县西。

⑤实相、幻相。实相,《法华经》所说;幻相,《涅槃经》所说。

“诸法实相”,《法华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所说。

⑥达。俞本作“迨”,连下读。

⑦]顾宪成说:“凡说本体,容易落在无一边,阳明所云‘无心俱是幻’,景逸所云‘不做工夫的本体’也。今曰戒慎恐惧是本体,即不睹不闻原非是无,所云‘有心俱是实’,此矣。凡说工夫,容易落在有一边,阳明所云‘有心俱是幻’,景逸所云‘不识本体的工夫’也。今曰不睹不闻是工夫,即戒慎恐惧原非是有,所云‘无心俱是实’,此矣。”(《明儒学案》卷五十八《顾端文公·商语》)

佐藤一斋说:“前有心无心,指本心;后有心无心,指私心。言有本心,则无私心,有心无心皆实。有私心则无本心,有心无心皆幻也。汝中谓就本心言,是说工夫于本体也,就私心言,是说本体于工夫也。”(《传习录栏外书》第二四九页)

按:“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即心即佛也。“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非心非佛也。

又参见《见斋说》:“沦于无者,无所用其心者也,荡而无归。滞于有者,用其心于无用者也,劳而无功。夫有无之间,见与不见之妙,非可以言求也,而子顾切切焉,吾又从而强言其不可见,是以瞽道瞽也。夫言饮者不可以为醉,见食者不可以为饱。子求其醉饱,则盍饮食之;子求其见也,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夫亦戒慎乎其所不睹也已,斯真睹也已,斯求见之道也已。”(《全书》卷七)

⑧此条以下皆钱德洪所记,故自称名。


净心斋笔录

2022年10月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