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全网夸赞的《少年的你》,没能真正反映中国式校园暴力!

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全网夸赞的《少年的你》

朋友是易烊千玺的姐姐粉,而我是小黄鸭的忠实影迷。

坦白说,电影真的不错。

周冬雨+易烊千玺,多新鲜的组合啊,却意外地火花四溅!


千玺的眼神和台词功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冬雨作为金马影后,更是贡献了一场高水准的教科书式表演,有层次的哭笑之间,都让人揪心万分。

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打动我。

为什么?

因为电影里的校园暴力,和我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暴力,确实不太一样。

电影中胡小蝶被以魏莱为首的女生团体堵在厕所扔卫生纸,陈念被堵在马路上殴打撕扯,这些凶残的情节,在中国的校园中存在么?其实是存在的,甚至现实中的校园暴力比电影里演得还要真实。

但是

打人与被打的,始终都是少数。

孤立与被孤立,嘲笑与被嘲笑。

才是大多数人经历过的校园暴力!

也许你仔细回想,就会发现: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也许没有经历过殴打、围堵这类相对比较夸张的校园暴力,

但基本上都曾是校园软暴力的参与者、受害者和见证者。

相比殴打,这是一种更深重的绝望,当这种软暴力发生在你身上时,你无法向警察,向老师,向家长求助,因为霸凌者并没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肉眼可见的伤痕,大人们也看不到那些人对你精神上的伤害和羞辱。

当这种软暴力发生在别人身上,你更没有勇气站出来去帮助她,不是因为你不够善良,而是在那样一个未成年的小社会里,你害怕也会像她一样被大家孤立。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根本就不需要殴打,光是孤立和言语羞辱,就足以在心口上留下终身难以消弭的阴影。


1

2004年,我在老家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上四年级,当时班里的同学大都是同村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平时男生女生课间打闹,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的脸上冒出了一颗又一颗的青春痘,抹了很多药膏都不管用,更让我难过的是,之前和我称兄道弟的好朋友慢慢也不和我玩了。

本想着,你们不和我玩就不和我玩吧,大不了我在位子上睡觉,我不去招惹谁,你们也别来招惹我。

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少年之恶,不像成年人之间的斗争那么复杂,很多时候就只是单纯为了取笑寻乐,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你不去惹他,他偏要来惹你!

十五年过去了,我仍然能清晰地记得那天的阳光,和阳光下教室里的漫天灰尘。

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在下课铃响了之后趴在桌上睡觉,突然,我听到有人拍了我一下,我抬起头来看到一个男生的脸,接着我看到很多个男生的脸,一群人围在我的课桌旁,带着嘲讽的笑。

带头的那个男孩子突然开始边拍手边唱歌:今天我上街,看到一个人,脸上的痘痘数也数不清,大的像黄豆,小的像芝麻,最小的最小的也有2两半。。。

哄笑声在男生堆里此起彼伏,有的男生还学那个男孩子一样唱歌。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该去告诉老师么?可他们也没打我,就是嘲笑了几句而已,老师会管么?我想拿一把刀把脸上的痘痘都砍掉,这样他们就不会说我了吧。

最终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性格从此变得更加孤僻了。

我从来没有做错什么,但这种软暴力给我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没有人为此道歉,也没人为此负责。

曾经的霸凌者都一个个好好地长大,结婚生子。

被霸凌者却要一生都笼罩在少年时代的阴影中。

凭什么?


2

高中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女孩,性格温和,长得非常漂亮,经常收到同年级的男生给她写的情书。

但是,同班的女同学大多不怎么跟她说话。

我时常看到她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去上体育课,体育课上也没人和她搭档做任务。

有一回上体育课,看到她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我没忍住,就上前去找她搭话。

“为什么她们都不愿意和你说话呢?”

“我也不知道”

“那你可以主动去找别人说话啊”

“我试过了,但是她们不想和我做朋友,还说我只会勾引男生。

“你也觉得我是坏女生么?”

“我不知道”

“.......

美丽是一种原罪么?

受异性欢迎就活该被同性冷暴力?

曾经因为面貌丑陋而被讥讽的我,

当时也很难真正理解她的孤独。


3

因此,我还在期待一部真正聚焦校园软暴力的电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年的你》不是一部好作品。

电影《少年的你》,主要话题是反对校园暴力,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让这个话题引起整个社会的热切关注。

然而大家也看到了,现在网络上对这部电影讨论得最多的,一个是关于演员的演技,另一个是关于原著抄袭融梗,真正对校园暴力的反思和讨论,反而淹没在茫茫的口水战中。


这些东西,让一直关注校园暴力的我,觉得十分失望。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会有机会被搬上大银幕,还要用来为校园暴力这样残酷的话题树大旗!

你想想,一部打着反霸凌旗帜的电影,从源头上看却是对原创者的另一种霸凌。

这不仅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悲哀。

所以,电影还不错,演员很出色,但是不推荐你去看。

我也真诚地希望以后的中国电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好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不起,全网夸赞的《少年的你》,没能真正反映中国式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