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有感

这两天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用时3个多小时,完全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

一、焦虑的原因: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焦虑就是欲望和能力之间差距过大。也可以说,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我就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想做的事情也太多,最后总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预想的任务,就会很自责、痛苦,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后来,我就开始给自己减压,其实上也是给自己减少任务量,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然后逐一完成。

二、学习曲线

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刚开始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

三、刻意练习的正确方法: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比如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

2.练习时极度关注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书上例子(妈妈陪练孩子弹钢琴):我先听她弹一遍,发现有很多不熟练、易出错的地方,于是我要求她今天只练第一节,后面的先不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只练刚才弹错的地方(在拉伸区练习),只要能连续流畅地弹3遍不出错就算完成(目标具体清晰)。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纠正她的指法和按键错误(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她很快进入了专注状态(沉浸其中),不一会儿就把第一节弹得很好了。

我们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在“会做但特别容易做错,或不会做稍微努力就会懂”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

四、学习、阅读金字塔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从这两个金字塔,我们可以看出“输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成年人都一样。为什么现在提倡让学生当小老师?我想,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深度学习。我们做家长的也可以学习学习,让孩子学会讲出来所学的内容,让知识内化。

五、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一件事

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一件事。

比如:我并不是在做跑步测试,我只是在玩追逐游戏。我并不是在阅读,我只是在和智者聊天。

放眼现实世界,我们总是要面对“不想做但必须得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换个思维角度: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一种快乐,顺便把这件事做了。这个在心理学叫做“动机转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