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字数】1164

【内容】

围城,一本我目前不想看的书。

这本书妹妹买回家应该也有两年时间了,我只知道大致讲了一个“城里人想出来,城外人想进去的事儿”。

问起妹妹有看完没,她告诉我还没看完,原因是看到后面讽刺意味实在太重了,看的心情不好,就不想看了。

而我对于这种小说题材的书实在提不起兴趣,索性就不读了。(好吧,有点任性)

今天就围绕这个“城里,城外”讲讲吧。

上个月,我们公司进来了一个大学的实习生,学建筑的,结果来到了我们公司——跨境电商(当然,我本身岗位属性是培训和咨询,和电商实际关联也不是很大)。

当时,我就很好奇的问她为啥这么好的专业不继续做下去呢?

她告诉我她并不喜欢建筑行业,所以想换一个行业试试,也就是“城里,城外”了。

我们总会认为其他的行业会非常的有趣,自己的所在的行业非常不喜欢,所以经常会尝试其他种类的工作。但事实上每个行业都不好做,区别就是你是否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的和工作的。

在转行面临的就是可能比同行业同学混的差的情况出现(当然,肯定不是绝对的,说的是可能),这一点也是很多换行业工作的“菜鸟”们的想法。

当然,我也是这样,我刚在转行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出现,但有的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这种想法。

相反,他们可能在他们热爱的行业中发展的风声水起。

前几天看到一篇工作号的文章中提到:全世界有70%的大学生从事的不是自己大学所学的行业。

如果这个数据量是真实的,那么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对吧,你的对手也可能是转行的“菜鸟”。

关于这些情况我想说两点:

1、关于专业的选择:

在很多国外的大学,第一年进去是并不确定什么专业的,而是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去上课,并修满一定的学分。

待到第二年才开始了他们才开始正式的确定了他们的课程。

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很多,其中两点就是见识变的非常的广,涉猎的领域很多;另一点就是试错成本低,在起初用一年的时间去寻找仔细喜欢的行业,之后深究,比不小心选择了不喜欢的行业,而荒废了自己大学时光,出来换行业这些成本要低得多的了多。

虽然,在中国这种形式的教育模式还不太现实,但是不代表你不可以寻找业余爱好,我的大学同学就有几个通过报了社团后面转行的。

所以,不论在大学也好,上社会也好,前期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去多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之后就一头扎进去。一开始扎进去,混日子要好太多。

年龄越大,试错成本越高。

2、关于“竞争力”。

前面讲到,很多和你一样的同行,并不见得比你优秀很多。如果是,那么首先你应该高兴,有这么多人可以学习;其次千万不要气馁,因为人的生命不是一个短暂的时刻,是一个时间段的竞争,更是一个空间感,多维度的竞争。

在现在这个信息横流的社会,任何信息载体都可能成就你的跃迁。但前提是,你在不断的学习,学习力才是根本的竞争能力。

关于,多维度打造竞争力就不展开讲了,等我成功了再分享我的心得吧,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