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葛炳芳 印佳欢)学习

2022年5月4日 周三 晴

学习理解葛教授论文精髓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倡导“综合而有侧着”是六要素综合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阅读课堂活动应以“探究主题意义”为阅读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以下原则:“以出为入”,主线问题促进思维培养;“量入为出”,聚焦文本内容加工之取舍;“以小见大”,上位问题切入意义探究。本文研究基于课例提出以下三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整合文本内容,重构语篇脉络尊重自主生成,用好支架策略聚焦活动重点,促进素养转化。

引言:

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活动类型: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三类活动的特点: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

活动目的: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和策略运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二、“综合而有侧重”: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英语学习活动从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综合性很强。而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理论以“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和“体验阅读过程、感受策略运用”为核心理念,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有侧重的过程。

综合:课堂教学活动要整合六要素,指向核心素养;要着眼于内容、思维、语言的整合和阅读策略的过程体验。

侧重:每个活动都有侧重点、首要的显性目标。教师要制定有层次性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价值。

(一)综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考量

首先,课程活动是综合。

特定语境,语篇学习,借语言知识学文化知识,用语言技能,阐释、评判语篇含义,发展思维品质;理解文化内涵,赏析不同文化,分析文化异同;批判性看待问题,树立价值观并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内容、思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支点)

我的理解:从活动上说,主题语境下的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都是为阐释、评判、赏析不同的文化,发展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而用,朝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

其次课程内容的整合。

六要素有机关联。教学活动追求对课程内容诸要素的整合。一定语境,不同语篇,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比较、研究文化内涵,尝试表达想法,运用各种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效果。

我的理解:从内容上说,课堂表达自己是目的。语言技能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服务,学习策略为技能表达效果服务。主题与语篇只是载体。

活动与内容的结合,意味着课堂就是表达自己,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批判性、逻辑性、创新性),赏析异域文化。

(二)侧重: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过程落实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以信息加工为主线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式发展。

学习理解类活动要基于语篇信息,感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应用实践类活动要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等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迁移创新类活动,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解决陌生环境中的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我的理解:

三类活动指向:理解语篇意义—形成语言能力—转化能力为素养。

设计要有层次性与梯度性,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发展。

不同活动,思维参差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基于语篇理顺文本,培养逻辑性思维;围绕文本主题,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

我的理解:

侧重点不同,意味着,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培养的思维类型不同:逻辑性思维(理解文本)—批判性思维(语言能力形成阶段)—创造性思维(能力向素养转化阶段)

(三)综合而有侧重: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

内容、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结合。从文本解读、课堂目标、信息加工、策略获得、阅读体验等多个方面,扎实阅读过程。同时,每个活动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突出重点,明确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

英语阅读课堂要“综合”解决语篇提出的“问题”:在宏观上探索语篇的深层内涵—写作目的、作者态度、创作意图;

“侧重”则从微观上探索语篇的基本意义——语篇内容与主题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来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回应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

三、以“综合而有侧重”为途径的英语阅读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要充分研读语篇,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本,深刻挖掘语篇内涵,积极思考文本的育人价值,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明确、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活动设计也要关注意义链,具备决策意识和取舍平衡的能力,通过问题链聚合理解、感悟和表达主题意义。(关键词:探究主题意义、问题链)

(一)探究主题意义为阅读课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要力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依托语篇,通过活动有机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在提炼、整合、分析、比较、概括,评价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与发展。”

主题意义探究是上位的,是统领阅读教学的要旨。相应的,语篇学习则是下位的,语篇是信息的载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要实现二者的“统整”

(二)“综合而有侧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阅读教学的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文本的多元理解”。文本的信息、内涵、知识、意义。

1.“以出为入”,主线问题促进思维培养

“主线问题”教学设计思路,用关键性问题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设计由合乎逻辑的主线串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索。“教师通过合理有序的主线问题设计,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炼教学内容与过程,使教学行为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主线教学的起点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感知注意,对学生提出引领整个阅读过程的关键性问题,而落脚点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链接意义探究主线的起点和终点是问题链。可以考虑根据文本考虑逆向设计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2.“量入为出”,聚焦于文本内容加工之取舍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当把文本读通读透,再平衡,做出教学策略”。平衡的本质,是依据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当堂课的教学材料及学生特点,做出决策,制定课时目标。

3.“以小见大”,上位问题切入意义探究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上位问题,也即大问题(big question)。“大”并非问题指向的学科内容的宏大,而是该主题下能聚合意义,切实激发学生开展热烈和深入讨论的,同时帮助学生面对真实问情景问题时能够实现迁移应用的结构化、开发性问题。

(三)立足“综合视野”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每项教学活动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语言的、信息理解的、思维的、阅读策略训练的等。但是,阅读过程又是综合复杂的过程,因此,一项活动一定是综合了内容、思维、语言、策略等要素的。教师要明确每个活动的显性目标。

2.尊重自主生成,用好支架策略

教师始终要有支架意识,当学生的研究遇到困难时,要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文本的理解与内化。

3.聚焦于活动重点,促进素养转化

以提取、挖掘语篇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对文本进行加工、解码并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课堂活动要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性、批判性思维,通过生成性问题促进思考;

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修辞手法、写作技巧、问题特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做好“侧重”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活动的个体价值。

我的理解:

1.“综合而有侧重”是落实六要素活动观的途径。综合意味着要整合六要素,要整合课程内容,要知道课堂要达到什么目的,“落实核心素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都是为学生表达自我服务的,思维能力训练与文化意识培养是在课程落实中实现的。

2.侧重意味着每个活动有各自的重点,要么内容、要么思维、要么语言、要么阅读策略,这是活动显性目标。

3.活的设计要有上位概念:大概念,也就是主题意义探究,也要有下位概念:语篇解读。要有问题链设计,要有对内容的整合加工,要有对大概念的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葛炳芳 印佳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