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艺术研究讲解之电影大师与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艺术研究讲解(二)
主讲人:萨日娜拉格
第一讲 何为电影
三、电影大师与电影导演(拍电影的原由):
Ⅰ.大卫·格里菲斯
“电影不能从传统的戏剧中得到任何东西。”
“丢掉戏剧的拐杖,可以去借鉴,引用。”
“我从狄更斯那里借用了闪回(切回)……,成为所谓的平行动作。”
有志于电影写作的人必须借用电影感,必须具备清晰、连贯的视觉化能力。
早期电影,无法摆脱戏剧的影子,影戏——《定军山》。
开心麻花的电影具备戏剧化,戏剧性。同时,开心麻花,也表演、导演戏剧、话剧、舞台剧。
Ⅱ.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
电影不是炫示技巧,它是一种叙述故事的方法。
在这里,无论技巧美,或是对摄影机的巧妙的运用,如果有碍于故事的发展,一切都必须做出牺牲或妥协。
Ⅲ.黑泽明
“什么叫做电影?要准确给它下定义,那是很困难的。”
“电影毕竟是电影,创作就是记忆,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读过的书籍留下的记忆就可以创作一些东西来。”
“我拍电影、创作电影就是为了与大多数人建立沟通的管道,我没有口才,只有拍电影才能充分表达我的意念。”
日本电影大师,在电影的创作上,走得远,外界影响,个人的批判意识强大、广泛。
欧美电影与国内电影有很大的区别性。是中、西方化的区别与辨别。
Ⅳ.英格玛·伯格曼
“我拍电影的关系可以一直追溯到儿童时代,即使今天我仍以一个孩子似的兴奋心情提醒自己说我实际上是一个魔术家。”
“一旦艺术与信仰分离,它就失去了根本的创作动力。”
电影和文学无关,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和本质总是互相矛盾的。
文学是个体的艺术——个人创作;
电影是综合的艺术——集体创作。
观众的解读有多少?读者读懂文字、文学作品产生影响力。
文学,一个群体,知识、认识、信仰、相同的定位。
Ⅴ.马丁·斯科塞斯
意大利电影导演
我拍电影也许只是为了能重新体会当时(儿时)的感觉,并以无拘无束的形式寻找梦的灵感。
Ⅵ.科波拉/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在1999年时,说:“我认为电影是当代最强大的一股力……今后将走向电子化,还将上卫星、它和创造出来的幻境将越来越成为集体的意识。”
1999年《工业光魔》、《分水岭》;
1977年——1999年《星球大战》——数字化。
1999年前手工剪辑,
1999年后电子剪辑。
胶片剪辑台到avid media composer(电子数码剪辑)
电影《2001太空漫游》导演是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上映。属于70mm胶片电影。
70年代左右的科幻电影,到00年,三十年间的转变。
Ⅶ.王家卫
“我拍电影可以创作一个世界……,像希腊神话一样,放些人上去,你可以跳进角色里,经历许多生命。”
跳跃性叙事,电影含有独白,叙事上的罗列感
Ⅷ.奥利弗·斯通
我拍电影是因为:
这是我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
因为这是视觉语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一部电影在全世界观看,赋有一种对全世界的道德良心;
电影可以是一种爱,了解与教育的力量,全球皆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对人生的领会与感悟。
小结:
电影观念是千差万别的,各有看法:个人化、含混、但是他们都拍出了电影史上经典之作。
为什么拍电影?更是一种说法不一,生命之需,兴趣所致,为了生活,偶然因素,但他们都有着对电影不可遏制的热爱,用心去创作电影,
如何学电影,学导演?少数受过专门训练,拍片现场比学校好,多看影片;
以上电影导演、电影大师多为艺术电影,“作者电影”,主流的类型电影,商业电影导演对这一话题不争不论,只考虑观众的需求,票房投资的回收。但拍电影的操作方式,动作技巧是一致的。我为什么学习电影?
为什么学习电影导演?
为什么想要拍电影?
因为在电影中,赋有着一个国度,从这一个国度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拍摄方法、不同的景别、不同的镜头、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打光,来表现不同的、各自的一种表现的意义,可以是美学的层面、可以是哲学的层面、可以是心理学的层面、也可以是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外在,以及故事内在的意义。所以学习电影,对于我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
电影导演的创作,可以在电影中、在电影的故事中,看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理念。并且可以产生对于艺术的信仰。
想拍电影,是因为可以在其中体验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每一种故事,都可以得到尊重,并且在其中得到成长。同人物的成长、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得到不同的表达。求索另一种人生、另一种领域;探索另一种人生、另一种领域的方式和目标;让观众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故事。
下一期,为大家讲解第二讲,导演艺术概述里的导演起源与历史发展、导演风格与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