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回首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有收获有遗憾。

         这一学期3月份上完了新课,然后开始了全面的复习,复习按照中考题型的要求进行,分三步走:一、知识大梳理;二、适当题型训练;三、查缺补漏。

           第一步是重点,语文重在知识积累,而平时的积累是零散的,复习时引导学生根据题型进行归纳分类,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运用题中的第1小题考查字音字形,这一小题没集中复习的必要,只是交代学生把六册课本上出现的词语过一遍即可。这一题功在平时,集中复习无明显效果。第2小题词语运用题,这一题遇到较偏的词语,学生还是很容易出错,但我们复习时也不可能把所有词语一一重新讲述一遍,这一题同样功在平时。复习时,我们把词语运用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归类:望文生义、曲解词义、张冠李戴、褒贬不当等等,这样的分析适合辨析词语运用是否适当的选择题,后来发现题型的内容有所改变,不是辨别运用是否适当,而是改为为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这要求学生必须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做出合理的推断,涉及近义词、同义词含义的比较辨别,还考查语境的理解与分析。好在今年中考这两类题型超级简单,估计命题人的意图只是强调常用字词积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因而无难度设置。

          第3小题属病句分析题,这一小题中考已持续考查多年,各种病句的病因分析及修改已经非常到位,而且补充了“病句100例”分析训练,只要不考偏题怪题,学生应该能过关。今年的中考题超级简单,估计没有学生做错。复习时耗时2节课分类归纳,每天20 小题训练,持续了一星期,效果显著,估计对学生以后语言的规范使用会起较大作用。

         第4小题复习时重在句子的选择运用上,这一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语境,注意上下语句的关联及呼应,这种题型大多靠学生的语感,很难归纳提炼技巧。谁知中考又考了语句排序题,幸而平时训练到位,这一题也没多大难度。

        第5小题一般考查口语交际或者辩论是否偏题。口语题相对较简单,辩论判断题较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议论文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容易犯错,而且没有多少例子可使用。今年中考考了口语交际题,相对较简单。

        总而言之,第一大题注重了基础,试题考查也相当基本,基本没难度,这就引领我们以后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但不必讲偏题怪题,这样势必留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美文。

        第二大题属古诗文阅读题,复习时,耗时较多。课内的古诗文要求学生全部重背,抽查背诵情况,默写其中的诗句,总有学生写错字、写别字或背不来或理解错误。师生明显不在一个频道,后期下狠招,学生的背诵、默写才略有改进。这一内容的复习很容易产生焦虑感,我们认为学生应该很容易全对,学生却总是“顾头不顾尾”。反思是不是平时的课堂没讲到位还是不够生动,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后的教学这一块一定要加强,否则“炒现饭”会让人抑郁的。

         课外古诗词的复习是一个重点,我们复习了诗词的基本常识:意象、意境、诗词的内容、主题、诗词的语言特色等等,归纳了诗词选择题错误的类型,并强调了选择题错误的基本原则:显而易见。强调了第7小题的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复习后效果显著。

         古文的阅读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我们把课内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全部复习了一遍,考查的题是课外的,但知识点是课内的。除了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外,重点在知识的积累,熟能生巧。阅读古文时,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只要把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词语先圈起来,你就会发现剩下的内容很容易读懂。学生试做,效果倍佳。翻译题学生很难做到满分,于是重点复习分析需翻译的句子考察点及句式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翻译,再注意句式变化,该补补,该删删,该调调,以此确保句子的顺畅。

         真正的重难点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查三种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中较难弄懂得是抒情类散文,这一类散文语意含蓄,一般有两条线索(事物明线或情感暗线),因文章内容涉及较多,无明显顺序(大多为“意识流”),学生阅读时难以把握主旨。因而指导学生初读文章,圈点批注关键词句,列简易结构提纲,从提纲中寻找文章所写事件的共性,再结合文章的末尾段或最后两段分析出文章的主旨,然后再依据答题技巧进行答题。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基本稳定,学生只要能读懂文章,答题技巧通过训练不存在问题。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答案的完整性,这就一定要借助对文章的全面的分析。考试时,学生心理有一定的紧张性,再加上时间的限制,容易顾此失彼,这时提纲的重要性就尤为重要。

         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因这两种文体属于应用性文体,文章的结构特点鲜明,内容大多直白,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阅读答题不成问题,再加上现在考试的题型为选择题,大多考查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题目内容为文章内容的辨别,属容易题;另一个题目为简答题,考查的也基本为内容的筛选、归纳或延伸。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考查方式、目的基本相同,皆属容易题,学生可以做到满分。这几类文体都是近几年才开始考查的,考查的文体增多,考查的内容难度降低,估计目的还是想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符合初中生成长的需求。

           第四大块名著阅读,六册课本中规定初中生需要阅读12本名著,虽然从七年级开始就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也布置了学生写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汇报会,但效果不佳。学生认真写了读书笔记的名著,了解较全面,举行过活动的名著学生印象较深刻,但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流于形式,因而答题时完全下不了笔。好在中考时名著阅读的考查立于基础,大多学生能蒙混过关。以后的教学,这一块需要多想办法,既要解决时间问题,又要解决效果问题,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名著,不能等到九年级复习时强加给学生。那样做不但效果不好,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作文的复习一直是大难题,我们都知道作文占小半边天,作文好,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好。但作文却往往是老师忽略的一个环节,一是作文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复习,作文技巧讲来讲去就那么多;二是集中复习的效果特别不理想,老师讲得没味,学生听得无趣。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复习时,我把作文的复习分散贯穿于整个复习之中。初讲作文技巧时,我以课本中的文章为例,逐一攻克某种写作技巧。例如,指导学生写感悟类的文章,学生很难写好“转”。于是我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写自己的感受:先写紫藤萝的茂盛,再联想到紫藤萝曾经的衰败,由物及人,自己亲人的去世,现在的哀痛,像极了过去的紫藤萝;由物感悟,那现在的自己是否也应“重新焕发生机”?由此,作者的情感形成了波澜,文章的内容有了起伏,“转”的平稳而顺畅。因为是学过的文章,学生理解深刻。再读此文,学生很容易掌握它的写法,从而学习运用。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写作,注意夯实写作技巧,然后再找几篇中考满分作文,加强分析,学生很容易接受,作文技巧明显熟练。

       整个一轮复习下来,学生基本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从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不善于做笔记,更谈不上归纳分类,以此语文复习显得很累,效果不佳。从整个复习效果看,语文一定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只要平时学习到位了,复习就会很轻松。所以日常的教学,还是要“精品细琢”,要让文学的欣赏深入到学生的骨髓,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这样才是真正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哪一个段位。

       反思、总结、提高,如何开始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思考提上日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2022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