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方法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正是这个理儿。

最近工作中经常被教导缺少套路,做事没有自己的方法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却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所做的工作有很大的主观性,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没有要求,只不过做成什么样要经过评审。刚接手这个工作的时候确实被牵着鼻子走,别人说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按照别人说的来做就是有问题;完全忘记问一句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需求背景是什么,需求作者想要做成什么样。经历了几个月,严格来说已经6个月了,却也没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其中精华。经过了几次洗脑,也开始并强迫自己走上套路方法论的路上展开工作。

说到底,工作和生活的大半个部分都可以用套路来应对,用自己的方法论搞定很多事情。比如,对应于我现在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cover住90%的事情:

(1)需求是什么。需求来源于什么,需求背景是什么,最终用户想要实现成什么样,他们想要怎么使用,他们的收益是什么。搞懂了需求,也才知道要做什么,也才能判断方案和实现是否满足要求。针对实现,有没有现有方法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有类似的功能,为什么还要专门开发这样的一个需求,区别是什么。

(2)理解了需求,做成什么样也就明了了,怎么做也大概有个方向了。接下来就可以看下方案是否能满足要求了。方案的实现方法,增删改查,是否考虑全面,整体思路是否合理,为什么先这样再那样,两者的顺序是否可以换下;系统间是如何协调配合的,流程是怎样串下来的;和之前相比哪个地方有了新的分支,测试要不要考虑;如果涉及文件以及数据等操作,异常流程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回退,怎么回退;接口定义中的字段都代表什么意思,最初来源是什么,系统间怎么传递的,字段是必选还是可选,为什么是必选,是否可以传递多个,为空或者单个以及多个是否覆盖到了,针对修改的接口是否还能兼容以前的实现,接口为什么这样定义,按照功能要求到底要传递哪些参数等等。

(3)最不重要的是实现细节。这是到开发一层的,怎么实现,是先获取所有的值然后排序还是边获取边排序,还是什么算法,保护怎么做,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做等等。这一层只是为加深理解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纬度。

(4)放在最后的是协同配合,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特性功能没有按期交付的原因多半在于此。这个地方指的是项目间或者项目内人与人的配合。联调计划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环境,工具是否满足要求,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是否如期交付,QA能力和经验是否支撑,开发人力是否足够,有没有并行开发是否存在,特性风险是否明确,跟踪是否及时等等。

(5)结果复盘。每一次总会有遗憾,如何保证下次没有类似的遗憾,复盘就成为了一种手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哪个环节导致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方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的现象是什么样的,这一类问题有没有通病。等等

针对其他套路方法论,比如

(1)每周六下午4点提醒清空本周工作以及box:平时会把一些需要后续学习或者关注的放到box中;

(2)每周日下午4点提醒清空本周生活以及box:短信,微信,qq等清理,收藏整理后清空。

等等。

套路方法论是逐渐培养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的,也是有助于工作学习的。后面再逐渐补充。

在写这些的时候也感觉到了总结,确实为一种快成长的套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套路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