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4)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日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内容导读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短短90页的小书,以书信体讲述了一个延续20年的温情故事。书中收录了1949年至1969年间数量众多的真实信件,通信的双方,一端是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另一端是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及其家人、书店员工。

    故事开始于1949年10月。女作家海莲嗜书如命,但因为生活拮据,以及对纽约书店中的庸俗新版书不满,她按照报纸广告的推荐,写了一封信寄到了伦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希望能在那里买到绝版旧书。

    她很快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回信,书店找到了她想要的书并寄来给她,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海莲收到了书,感到很高兴于是又给书店回了信,求购另外的书。因为奇妙的缘分,一来二去,这样远隔重洋的书信联络就持续了20年。

    虽然每封信件简洁短小,但情真意切,常有妙语横生,读来轻松愉快。掩卷之后,令人回味无穷,久久感动于字里行间的情谊。遗憾的是,直到1969年弗兰克去世后的几个月,在书店即将拆迁时,海莲才有机会来到伦敦这家书店。通信双方遗憾地错过,最终也未曾有机会谋面。

    这本书独具魅力,长销不衰。

好句摘录

1. 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带我献上一吻,我亏欠良多。

2. 我始终不愿也不甘臣服于转瞬出现在对方屏幕上的电子邮件;……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是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3. 一个社会,若意图在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内就决定一本书的好坏去留,要求书籍打它不擅长的单败淘汰赛,这个社会不仅自大愚蠢,而且可悲的一步步向着灾难走去。一种只剩下永恒当下的可悲灾难。

4. 从形态上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往往,只有这薄薄的一层,而查令十字街通过书籍所揭示的世界图像,却是无尽的时间层次叠合而成,包括我们因失忆而遗失乃至根本不知有过的无尽过去,以及我们无力也无意瞻望的无尽未来。

5. 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的溜进去又静静的踱出来,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

6. 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得事这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那么封闭懒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好的封存于书中。

感悟

    在快速阅读的今天,少了老旧的真实与怀念,在时时通话的今天,少了一封信的温存。

    书中,从书信中透露出真挚与关怀,没有过度的修饰和夸张的感情。一切都是淡淡的,却演绎者温暖的故事。

    即使从未谋面,即使远隔万里,海莲与弗兰克一家、书店员工之间的关怀与牽挂也并不会减弱分毫。而更因为遥隔山海、差异颇多,这份珍重与帮助才更显珍贵,鼓劤着信笺两端的人坚强乐观地生活,也触动着后世读者,从中汲取善意、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令十字街84号》: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