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教学类文章写起来真是太难了

王垠看起来已经放弃对无计算机基础的人群的教学了,他本来就是属于那种想要扮演苏格拉底式的「禅师」之类的点拨角色,启发式教育而不是应试那一套。但是这就有一个矛盾了,他的课都是属于基础课,做的东西都是玩具类的东西,最终到做一个编译器,还不如干啃几部巨头来的收获大。他倒不如列一个书单,给一个大而又不是不可以完成的目标,不过对于一般人(比如我)来说,英文能力可能不足以支撑阅读英文书籍,这倒也是一个问题。

教学类文章总要有一个面对的群体:是无基础,进阶性,还是专业性人员之间的讨论?在你写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带入一些你默认对方已经熟悉的内容,尽管某些内容实际上并不简单。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读书效率的问题,就像我和acm大佬一起看一本新的算法书,我可能要啃80%才算读完这本书,他可能只需要看10%左右就可以了(可能一个小时他就 「看完了」,你不需要怀疑人生)。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与别人的差距,比如前段时间我和旁边的服务器大佬一起用新的引擎(比如虚幻4)做一个新游戏,他一拿到ue4这东西,就瞬间完全地投入了进去研究代码,而我还是只是在外边敲敲打打,看看教程,而过一个月他已经能给我们讲底层网络部分的逻辑了,我只是刚刚写了几个很粗糙的蓝图demo。是我们智力还是天赋有差距吗?我觉得都不是,因为他之前对Unity3D架构比较熟,所以他只需要关注差异的部分就可以了,他所认为的「新」和我认为的「新」并不是一个概念。单纯的量变就有滚雪球的作用,所以一般看书是会越看越快的,比如一开始一个月看一本,后面一周看一本,再后面一天看一本。这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会越差越大是正常的。

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会和教别人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不可能强行搭一座「空中楼阁」。让他人了解一个概念,隐含着你需要让他了解对应的 「基础概念」,而你的内容越高级,基础内容就越复杂。假设你的内容是10本书的总结,那就相当于你得把这10本书都得让他「被动阅读」并吸收,这个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你认为的「这个其实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这个时候,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反而是「应试」那一套效率最高,比如需要记忆80%的算法内容,死记硬背倒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古人的智慧,坐牢式教育绝对能够让你打牢基础。至于其他领域内容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也是类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扯淡】教学类文章写起来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