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德”谈开去

图片发自App

    同事之前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陈正宏老师在复旦的一门课《史记》,教学资料就是一部繁体、竖版、无标点《史记》,教学内容是给这部巨著加标点。作为陈寅恪先生徒孙、章培恒先生、蒋天枢先生弟子,陈正宏先生坚守“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态度治学、传学。

    想到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最近一个新闻热点,探讨的是某歌星妻子开了一个“女德”班,崇尚“男儿武,女儿红”,课程内容是主题类:女德教育生命;经典类:传统经典;艺术类:书法绘画女红茶道等;养生类:养生导引术。学费不菲,一周16800元。当然之前还有新闻提到的另一女德学堂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听到后惊世骇俗。我并不是反对女子对传统的学习,相反作为一个史学人是期待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的,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若是这样歪曲历史理解,厚古薄今,这是不是对历史的消遣?对国学的消耗?

    谈到国学,便想多说说,这几年“国学热”重新兴起,我百度了一下国学的含义,指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当然这不是中国唯一,在我们的邻邦日本江户时代也兴起国学,我想大家可能都听过日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这部高富帅源氏的风流情场史被奉为日本人骄傲了十个世纪的著作,誉为日本古典文学高峰。为什么?除开其开启日本物哀文化,其实这本书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是这部惊世之作出自一名女性之手——紫式部,我们知道日本女性地位不高,而正是由于她的女性身份使她不能书写正史,于是便写写小说杂说,二也是正是她的女性身份与小说这种不正式的文体,限制了她书写的文字也不能是书写正史的真名,也就是当时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使用汉字改良后的假名。但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反而让日本人颇为自信。因为这是日本人自创的字体,探讨的是日本的历史文化。我们知道日本是善于学习的国家,而这种学习也让其缺少了自我认同,于是在江户时代不少人开始向内挖掘,挖掘自我文化的特点,这便是日本的“国学热”。国学,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从而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

    我崇尚国学,但反对如今社会上国学幌子下的各种歪曲,各种华而不实的虚名,让我们作为史学人,埋头苦干突然环顾四周所见时,心痛不已。国学,应是尊重,应是传承,应是发扬,而不是利用、压榨。国学之自信,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长,而正是有这种扎根下去的沉淀便有了向上生长的力量。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无问西东》里的场景因为相信所以坚持,无问西东,而如此几千年文化熏陶塑造出来的完整的人格,才更有现实的选择的自信,我想这便是“资治通鉴”四字的现实意义。于是同样在枪林弹雨下的陈寅恪先生提出了“国史不能亡”,这样的一批人是有多宏观的思考。

图片发自App

最后分享一个我认为现实中比较好的例子,沿海一带有一所国学学校,校服是长袍大褂,教学内容是四书五经,但其并未是同现实脱节。校长说我们也讲授数理化也参加中高考,而且升学率还不错,国学只是其特色,是我们的情怀,是传承,并未以偏概全。相比之下,此等特色学校更能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女德”谈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