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总是若有如无的——俱乐部9月述评

希望,总是若有若无的——俱乐部9月述评


金秋9月,仍旧炎热,是躁动的季节。是开学季,是播种的开始。

读书吧俱乐部也迎来了又一批新生。目前,“读书吧俱乐部”群中共有77人、“读书吧俱乐部家长导师群”中共有47人、“读书吧”导师群中共有24人、“读书吧乱翻书”群中共有24人,各个学段的群众,“读书吧高年级”24人、“读书吧中年级”11人、“读书吧青葵计划”32人。

在这些群中,最期待的是“青葵计划”,这源自一个观点,也是一个梦想。我们期待能有一批最好是幼儿园大班开始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努力三年,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我觉得,这个孩子就OK了,家长也就省心了。就这么简单。

人总是矛盾的。就像我当初挣的第一桶金是从写教辅开始的,然后又会发文或者跑到新华书店去让家长不要买自己编写的那些教辅用书,尤其是作文选编一样,但那些稿费长期是我们做我们做想做的教育的经费。就像老师们一路诅咒万恶的应试教育或者种种教育弊端,却又一路充当“刽子手”一样。就像我们一边期待自己和孩子成为那个最不一样、最闪亮的那一个,却又在送完孩子之后,仍不住要跑去逛个街、打个牌,完全忘了自己曾经想和孩子一起努力、做个好家长一样。于是,我们就成了其他亿万人一样:一边抱怨,一边重复。

难吗?难!因为,太多太多人就这样了。难吗?不难!当前要做的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和你的孩子一起读、写,坚持、坚持、再坚持。三年,我觉得就可以了。

黄金的三年是一年级到三年级,如果基础再牢固些,从幼儿园开始,每天给孩子读书,并在阅读过程中或者之后和他聊所读的内容,每天花5分钟,引导他回想下当日幼儿园发生的一些故事。他说,你记。每天给他拍一张照片,或者每周。一学期之后,把它做成1本书,送给他。告诉他:“孩子,这是你的作品!”太了不起了。一年之后,再来一本。然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我觉得,就可以了。有人不会吗?

这就可以了吗?是的。但,可以更好,如果要坚持这么多年,没有持久的动力肯定是不行的。那就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俱乐部,就是俱乐部的各种群、各种打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一是初期拉着你走,防止你掉队,一个人坚持,就会像我减肥健身一样,没有结果。二是相互学习勉励,写作是需要有读者的,每一个伙伴、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导师都应该是俱乐部孩子的读者,给他们积极回应,从而让他们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一句话的点评、鼓励,一个赞,一次中肯的评分,都可以给他们力量。

从暑假开始,我们开始同读共写,也有意识地来做一些转化。为什么叫“同读共写”?同读,孩子和孩子一起读、老师和孩子一起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共写,孩子和孩子一起写,老师和孩子一起写、家长和孩子一起写。现在看,还不错,做得最好的是孩子、家长,最差的是俱乐部导师。(我还是坚持认为,忙就是借口。)我当初的设想,每个年级我们一学期推出3本书同读,1本书共写, 目的是打通“读写”之间的环节,长期以来,我们的“读”并不能转划为“写”,一直说不清楚为什么。好在亲爱的管建刚同学又出书了——《指向写作:我的9堂阅读课》,书偷懒了,备课是认真的,思考一如既往地牛逼。他在书里说到:“看了那么多的课外书还不会写作文,以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在可以了——孩子只看写了什么,不看怎么写的。孩子看了一本又一本的课外书,好比我老婆看了一集又一集的《甄嬛传》。”读到这的时候,我大腿一拍,直接导致两个星期不能踢球:这家伙,就是这么聪明!“一个观众是不可能的自然而然变成演员的,那么谁替你证明,一个读者读着读着就变成了作者呢?我所知道的真相是,一个年轻的观众看了30年电视剧的悲惨命运是,是成为一名老年观众,如此而已。”这家伙让人又爱又恨,因为,他总是说清楚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阅读也好,习作也好,在不知道管建刚之前,我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无法去证明我是对的,而他可以。好吧,这也是为什么他做特级教师越来越年轻,而我只好去做瓦匠的缘故吧。

那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要尝试,或者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同读共写”的“读”是为“写”服务的。阅读是积累,写作是生成。“读得懂、写得清”,多年前,我就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这两句话。其他的,什么“生命”“智慧”“情智”,全是忽悠人的瞎扯淡。我坚定地认为:“凡是说得让人听不懂的,一定是骗子!凡是说得让人一听就明白的,才是真专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对瓦匠行业里的人面对老百姓、面对当初刚到这里的我讲“砼”时无比憎恨的原因,凡是不说“人话”的,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一听小学语文教师瞎扯什么“生命”“情智”“维度”,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小学语文干什么,叶圣陶老先生也好,张庆老师也好,早就说得明白白:“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所以,就这么干!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同读同写活动有这样几个,按照做得好与不好的排名说:

最好的、声势最浩大的,是春之曲领衔的《未名诗歌》同读共写群,目前每天打卡人数在50以上,这个群是从暑假开始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小王子》《今天真开心》几本书延续下来的,诗歌也是适合所有人群阅读的,群里的孩子最大的初中,最小的一年级,最大的参与对象62岁,最笨的参与对象43岁(我)。已经共读到第18首,共写了2首70多首诗。

持续最长的是“读书吧乱翻书”,已经坚持一年多了,目前有成员24人,“同读”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共写也几乎没有,基本上是成人参与,各自读、各自写,还有许多走路打卡的,处于放羊状态,最近准备来调整。

天蓝领衔的高年级《城南旧事》同读共写以天蓝老师的学生为基础,加上俱乐部的同学,也是正常的,在创新上和读写结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很期待最后的作品,但是作品没有做好及时汇总和在“”“小打卡”中的交流。

梦轩领读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低、中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所以“青葵计划”“读书吧中年级”的学员可以参与,这里要说明下,这本书的阅读,主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让孩子对习作有信心,我们都比“鲍雷伊”强!请导师笨小鱼、小姑娘、银月飞侠加强在“”小打卡“读书吧同读共写”中的点评和评分,请家长也要多给其他孩子点点赞,说写鼓励的话。

西丫图领读的《外公是棵樱桃树》。低年级同学参与,请家长读给孩子听,并按照我们设定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多发挥,注意是讨论,不一定要正确答案。中年级以上学员参与,自读答题。我们只要求同读,没有要求共写。

幻紫优昙领读的《夏洛的网》,是在班级开展的同读活动,似乎遇到了阻力,最近两周没有更新,这是面对中、高年级的作品,可以继续。解决问题的建议是,让俱乐部会员参与,结合起来,可以让俱乐部的家长、孩子来带动班级的孩子,我期待更多这样的尝试。

关于未来。

这个暑假,我们俱乐部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而且是非常好的场所,大家要珍惜。因为是文保单位,爱护公物尤为重要,而在这样的建筑里学习,本身对孩子就是非常好的熏陶。俱乐部书房也基本就绪,缺的就是管理书房的志愿者,我们初步打算每周一、三、五的上午9点至11点、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图书也需要整理入档,这个事情如果有时间,期待家长们参与。

俱乐部导师的课程意识要加强,一定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和俱乐部的课程结合起来,惠及更多孩子的同时,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老师们都很了不起,这么多年为大家提供志愿服务,怎么回报老师们?是我经常想的问题。老师也要自己去思考,我想,就是理清、固化自己的课程,把它做成系列、做成产品、做成品牌。我想做的有《读写绘60本》《顾老师教你玩数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电影40部》《天蓝老师的40或者60节作文课》等等。请在10月底做好体例样张,牵头人分别是笨小鱼、小学毕业、苏苏、天蓝,自行组成2人或者3人小组,分工合作,年底弄出初稿。

学生家长要一起努力,孩子们同读共写的每一次经历,我们都会做成一本书,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请家长们负责整理、记录,这样好及时成册。目前我们在整理的有《爱丽丝漫游奇境》《小王子》《今天真开心》等几本。家长要把孩子个人的日记及时整理,包括点评、相关图片等,等年底,为孩子们做一本漂亮的书。我觉得,这比什么新年礼物都好!

最后,要特别说明几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我们提供的服务是自助餐式的,不一定每一个都参加、每一本参加,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但,参加了就一定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凡是半途而废的,我们会做出惩罚。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共读和自读是不分家的,凡是不是共读的作品,孩子都可以选择自读,所以,可以自读和共读同时进行。因为相对来讲,共读的节奏慢一些。我们特别提倡家长和孩子选定一本书,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下去,然后提供给俱乐部,将来作为共读的领读者。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俱乐部每周布置的作业请及时完成并提交,尤其是“同题作文”,因为这是我们下一次课的内容,达不到人数,我还是坚持不上课。现在,大家还有5天的时间补课,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交。8人,请当周的组长关注。没有8份作业,我们会通知课取消。这是原则,不可突破。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从下周开始,我们会做一个栏目,就是“和笨笨熊一起读教材”,有兴趣的老师、(中高年级)孩子可以报名参加。有意向的,就在这篇文章后回复“我想和笨笨熊一起读教材”,读的课文就是现在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7、9、11册。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先阅读下方链接,再在公众号后提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总是若有如无的——俱乐部9月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