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被闺蜜分手了——面对“失去”,你感觉如何?

最近半年,我的生活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我有一个堪称生死之交的闺蜜,当年一起闯荡日本,一起学习一起打工,没地儿住的时候就一起挤在一张一米的小床上,从感情聊到人生的夜晚多得数不过来。

但这五六年的革命情感,竟然在半年前的某一天宣告结束,我突然义正言辞地“被分手”了。

原因是……我也不知道。有次我回日本把wifi弄丢了没及时联系上,她以为我不想见她?不至于这么玻璃心吧。天各一方,距离远了感情淡了?不至于需要宣告分手吧。总之我想了好几个月也不知道答案。

因为不在一起生活,说这事儿到底有多困扰也不至于,但我一直很重视朋友关系,何况这么好的闺蜜也就一个手数得过来那么多,对我来说冲击还是很大的。

事情虽然很小,但当我忠于并辨认我的感受时,发现它很真实,而且很常见——“失去”的苦痛。这种感受,大至离婚、生病,小至失业、失恋,在生命里总会出其不意地袭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渗透进生活的角角落落。

从纠结到放下的这六个月的心路历程里,我总结出了我们面对人生“失去”的苦痛的四阶段,从被动到主动,从负能量到平和,特此记录与分享。若是能够在未来面临同样感受时,给自己以参照和希望,便是这段失去所能带来的最好礼物吧。

阶段一:抗拒、逃避

能量场:悲伤、恐惧

当我在微信上第一次看到那几段冷漠的话语时,我的不解、委屈涌上心头,强装镇定回了信息,过后的那几天便一直心心念念翻出来看看,她会不会回复我?

果然是一天又一天的失望、难过、悲伤,甚至开始害怕看到她的名字。这样的情绪太过沉重,人性本追求舒适,面对痛苦常见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逃避,强迫自己忘记。

相信正常人若是第一次拿到自己病危的通知书、或突然被通知亲人出了事故,都会有“啊,什么,不敢相信,这绝对不是真的”的抗拒,我一开始还挂记手机看她的回复也是一种抗拒。抗拒无效,那么就逃避。

生活琐碎够我忙的了,眼不见心不烦,似乎也有很多时候是忘记了的,但也总会在某些夜凉如水的时候又想起来:我为什么就“被”分手了?我做错了什么?

面对已经发生的苦痛,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少想一些“没用”的事情(指想了也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本身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出发点是逃避,那么即使再忙,那些感受仍然会不期而遇,甚至加倍加倍地返还回来——因为每一次逃避,都帮自己确认:“我非常害怕这件事情,我无能为力”。

逃避是被动的,但逃避的确会给自己一个暂时的喘息的空间。也正因如此,逃避终究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更好地去面对、解决这个问题。

“ 那么除了抗拒、逃避,我还能做什么?”

阶段二:抱怨、想赢、企求

能量场:愤怒、骄傲、羞愧

被动的抗拒和逃避是明显无效的,事实已经发生,于是常常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主动而积极地寻找各种排解途径,比如“我要找人说一说这件事”的抱怨,或“我要努力过得更好”,又或者“我会改正的,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讨价还价。

不难看到,抱怨来源于愤怒,“为什么生病/被解雇的是我?!”;在一段关系里,被分手的一方要么呈现出骄傲,努力想证明“我是对的,Ta是错的”;要么呈现羞愧,“是我错了,是我不够好”,并驱使人做出卑微的企求。

在我的事件中,虽然没有找人抱怨试图分出个对错,但实在想不明白的时候,的确也有过“一定是我哪里不好,闺蜜才会选择离开我”的羞愧感;同时,安抚这种感受的是“我不是过得挺好的么”的自我安慰,那么就继续“主动而积极地”把日子过好就好了!

听起来如此有说服力,也一定有些人就此行动,痛苦便“了结”了。

然而我却清楚地觉察到内心的负能量,那是通过对比输赢而来的虚荣,我看似主动的背后,仍然是被动的,我输不起。

我甚至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从小到大常当班干部,斩头露角,常有关系好的朋友偷偷跟我送上小道消息“谁谁谁又在背后说你了”。我心情大受影响,最后总是一句“她们一定是嫉妒你”可以安慰安慰我——对呀,一定是我这么好她们嫉妒了,我得更好才行!

于是本不是锋芒毕露的人,却被骄傲的能量场所牵制,作风变得更加招人耳目,内心实则非常在意周围眼光,束手束脚。原来我从小到大都在不断强化着这种能量场下的心智模式!

这种“不赢即输”的心智模式,大概是我们从小到大习惯在应试里、和别人家孩子的对比里形成的吧。它让赢了的人骄傲而有欲望,让输了的人愤怒而懊恼;不断地赢也会不断强化这个心智模式,不断地输则会导致退缩、自我否定,被深深的羞愧感所包围。

“ 骄傲的我啊,我若满意自己的生活,我是否可以祝福她过得和我一样好?我的生活若不那么如意,我是否也能送给她作为闺蜜的祝福?”

阶段一、二都是面对“失去”的苦痛时常见的反应,它们是保护机制,自然发生,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当下的不适,甚至有些人也会很快地在这两个阶段便“得过且过”了。

但强烈的挣扎过后,发现自己没办法说服自己、事情依然存在时,深深的无力感便会袭来,这时会进入一个最低谷、最痛苦的时期。我便在这个时期嚎啕大哭过。

一部分人就在此放弃了希望,“我无能为力了”,这在病人身上、不可挽回的重大变故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当然更多人,会自然地进入阶段三。

阶段三:接受、向外找答案

能量场:欲望、勇气

阶段三,是真正接受、直面事情的存在,并向外界寻找答案。生病了,开始主动寻医问药;失业了,开始主动寻找下一份工作;失恋了,开始主动寻找下一个恋人……

这时,也许有人会带着阶段二的挣扎、带着低谷时的疲乏;有人会打了鸡血似的积极,更多人则会带着焦虑,带着害怕再次失败的恐惧。

的确,这个阶段需要勇气去主动接受事情的发生,并行动起来,但背后更多是对外界“给我个答案”的渴求,因为没答案、没着落的日子太难受了。

不管如何,下一份工作、下一个恋人的出现的确可以为上一段痛苦画上句号;若没有,“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接受了”也是个不错的答案,时间是最好的伙伴,大部分人也就此结束旅程。

我的这个阶段,的确是已经承认并接受了这件事的发生,不再想逃避它带来的不适,也不再想用“赢”这颗糖来安慰自己。然而,内心是诚实的,我依然无法完全平心静气、风轻云淡,依然想要知道她这么做的原因,依然期待着有一天她会回心转意。更多时候我就想: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要不在这里做个了结吧,未来想起来,大概也就是往事如烟罢了。

但近两三年的自我成长的功课告诉我,任何不适的时候有个万用的招数:凡事向内看。

当我向外看,我希望“她”给我答案,我希望“时间”帮我抚平伤口。我是被动的,是依赖外界的给予的,外界一旦不能给予答案,我便无法获得内心的平和。当我向内看,我关注的则是我的不适,“我在想什么?我感觉如何?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是主动的,我甚至愿意在这失去的痛苦里多待一会儿,不着急着走出来。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无法停留在阶段三。

都说“那些不能打倒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强”,但在阶段三通过向外找寻答案、甚至在阶段一、二就草草结束了旅程的人们,大部分表面上看似没有被打倒,实则内心并没有变得“更强”。下一次再失业、再失恋,还会重新再痛苦一遍,甚至还会累积起挫败感。

“如果就此淡忘,这段关系在我的生命里会是什么模样?这个人,我还爱吗?”

阶段四:接纳、包容

能量场:爱、平和

要进入第四个阶段,不能靠自然发生,需要突破“向外看”的惯性,需要对自己的向内探索。方式不甚相同,但内心真正的平和是一致的目标。

当我问自己“我感觉如何?我想要什么?”时,我发现正如阶段二里反思到的那样,我从小到大不断在重复着某种熟悉的状态。我突然意识到,我真正想解决的,不是了解原因或重修旧好,而是“我如何可以不总被周围的人影响”,我不喜欢的是一直以来这个束手束脚、不自由的自己。

这个课题太大,于是我向我的教练导师Frank寻求帮助。作为教练,他还是把问题扔回来给我: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我想要亲密、自由、影响他人的人生。(之前几篇文章有探索历程,文末有链接)

——这些词代表什么意义?跟这件事情什么关系?

——我希望自己可以尽快释怀、心情不那么受人影响,觉得此刻的自己很不自由,被束缚。但如果自由代表着冷漠、无所谓,也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想拥有亲密的朋友关系,这看上去很冲突。

——听起来很有意思,你既想要影响别人,又不想被别人影响。你要的亲密关系里的自由是什么样的?你所谓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感觉?

问题只到这里,我便恍然大悟。是啊,我要的自由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不只是我以为的“说走就走环游世界”的自由、“不用朝九晚五上班”的自由,这些走脑的、狭义的自由,在此刻不能帮助我看到答案。

自由的意义突然变得宽广起来。我唤起了在寻找真我时,把自己的人生形容成一朵云彩,自在地畅游在天空中的感受。当时这在我内心形成了极大的共鸣。

在这件事情里,我怎么把这种感受找回来?我,怎么通过这件事,可以帮我自己活成一个更自由的模样?


于是,往后的日子,每当自己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跳出来,问自己:你现在又在想这件事情了,你感觉如何?自由吗?

慢慢地,我竟发现,我可以认真地想想她,想想我们的青春,笑一笑;也可以说不想就不想了,继续干别的事。我开始感受到了我想要的自由!

我也似乎给曾经那个很容易受人影响的自己松了松绑,但凡被束缚的感觉一出现,我就问自己:我想要的自由呢?我可以做什么?通往自由的路也许很长,但我已解开了最重要的一个死结。

我既想要影响他人、又想要不被影响,既想要亲密、又想要自由,听起来是不是太天真了?或许我的此生都会在这些矛盾的追求里寻找平衡,但我是我感受的主人,我可以判断我是否自由、选择如何自由。

再后来,我写下日记:“朋友聚散终有时,何况爱之深恨之切;我想起我俩的青春,想起那些日子我们的相依无间,就感觉很温暖。她是那段旅程的陪伴者,是我青春的见证人。”

是接纳也好包容也罢,这些道理,我早就懂。但那一刻落笔的时候,我感觉到内心那么的平静,我感觉到我对她的爱并没有因为这个遗憾而有丝毫的减少。

这个感受,是最诚实的答案。

那一刻,是我想要的既亲密、又自由的人生。

“若有机会和她再见,我愿意给她一个温暖如初的拥抱。”

一件小事,我用了半年,走出企图忘记的徒劳,走出了委屈、不解和骄傲,走近向内看的真谛,走向了一片从未有过的风景。

若你也在面对人生“失去”的苦痛,你在哪个阶段?你的能量场如何?向内看,你想要的是什么?你可以做什么?


后记:

最近在读Ray Dalio的《Principles》,他的人生法则之一:Pain+Reflection=Growth,这不正是出奇的一致么?

一个小事,我经历了真实的Pain,并选择了直面它;Reflection,反思,向内寻找出路;于是,本来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就结束了的一个小事,变成了我对自己人生更深刻的理解的一个素材。

原来每一个生命里的大小故事,都是老天给我的礼物。

Pain is inevitable, 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我被闺蜜分手了——面对“失去”,你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