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良(八)

       

        12      张良的重要性


  刘邦得到了张良,心里很高兴。他之所以看重张良,不只是因为两个人话语投机,刘邦最不缺的就是朋友;也不是因为看重了张良的智谋才能,张良和他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机会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智谋,虽然时不时有些话能说到自己心里,可在实践中就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了,何况这次等于他独自领兵攻略韩国,很明显是不成功。

  刘邦看重张良的是他的贵族身份和名望。

  虽然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将,平民的身份让刘邦还是时不时心虚。毕竟他只是个小县城的小小亭长,与那些动辄就是几百年传承的贵族出身的同行们相比,经常被人看不起。所以他才费尽心机和那个也是偶尔瞧不起自己的年轻的项羽结成了兄弟。

  刘邦的手下人虽然越来越多,可是贵族出身的几乎就没有,勉强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个郦食其,还是个不入流的儒生,出身不算很高贵,却狂得要命,也难怪,其他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这些人,就更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了。

  所以,刘邦需要一块金字招牌,向人们证明自己也得到了贵族和贤人的支持。

  这方面,张良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良出身高贵,祖先曾五世相韩,是真正的名门望族,本人更是亲手在博浪沙刺杀秦王,可谓名震天下,这样身份的人当今之世简直是除了王族之外最高贵的人,刘邦就亲身领略了项梁对自己的随意和对张良的尊重;难得的是张良本人丝毫没有贵族子弟的臭架子,对任何人都是和气亲切;更难得的是他和自己很是投缘,在一起总有许多共同语言,很多见解都能让自己获益匪浅。

  张良曾感慨是老天给了刘邦独特的才能,刘邦也在感慨是老天把张良送到了自己面前。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张良起到的作用绝不只是出谋划策,还有他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高贵出身造成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给刘邦身边凝聚了一大批小贵族和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因为张良在辅佐刘邦,便都不介意投入到一个平民流氓手下,这对刘邦的崛起非常重要。

  刘邦很聪明,能够很快意识到一个身份低微的人成就大事最缺乏的是什么,并且能通过拉拢团结张良这样的人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才能和见识,后世只有朱元璋学到了,朱元璋也同样注意团结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知识分子,才成就了大明帝国。其他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人就缺乏这样的见识,因此尽管他们也是轰轰烈烈,后来不免功败垂成。

  刘邦没有想到,张良身份的影响力还没有来得及体现,作为一个军师的作用却很快体现了出来。


            13    拿下宛城

  告别了韩王成,刘邦率军继续南下,攻入了南阳郡,秦军抵挡不住,收缩兵力退守宛城。

  宛城是南阳郡的郡治,城大墙高,秦军退入城内坚守不出,刘邦接连攻打了十几日都没有效果,就在这时候,他接到了消息,知道项羽在范增支持下杀了主将宋义,夺了楚军兵权,破釜沉舟渡河大战,凭天生勇力七战七胜,斩杀秦军大将王离,杀得章邯节节败退。

  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刘邦很着急,他下令停止攻城,全军开拔,意思是绕开宛城,直奔武关,抢时间争取比项羽先一步攻入关中。

  大军行动途中,张良找到了刘邦,劈头就问:“沛公这是打算绕开宛城,西下武关吗?”

  刘邦道:“宛城一时间难以攻破,我得到消息,项羽已经击败章邯,如果我军长期屯兵城下,怕是来不及先入关中啊!”

  张良摇头:“不妥,不妥,您虽然急于进关,可这一路上还有很多地方要进攻,况且关中门户武关峣关都是险要难攻之地,如果前面进攻受挫,宛城未被消灭的秦军从后方夹击,咱们腹背受敌,到时候就危险了!”

  刘邦是个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人,他真的没想到放过宛城问题这么严重,听罢一身冷汗,忙问:“那怎么办?”

  张良压低声音,对刘邦说只要如此如此,不愁宛城不破,刘邦听罢频频点头。下令全军向后转,回军宛城,同时把所有旗帜都换了。

  就这样,只走了半天的楚军又回来了。

  现代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古代战争中,往往为了攻打一座城市杀得血流成河,就算这座城市不是战略目标也要攻下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尤其是攻城方在没有很好的掩护条件和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就算死伤惨重也要攻下城市,甚至有时候攻城时伤亡太大,占领城市后不惜屠城泄愤,造成了很多人间惨剧,难道他们不能学学刘邦,绕开中途的城市,直扑目的地不行吗?

  答案是不可以。

  因为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是建立在水陆要冲,交通要道上,人类修筑城市本来要起到保护和屏障作用的,如果你绕开城市于不顾向前进攻,那么城市里驻扎的军队随时可以切断你的后勤补给和通讯联络,还能从你身后随时发起攻击,形成前后夹击,你就必败无疑了。

  城市越大,驻扎的军队越多,起到的作用也越大,你就越不能绕开。这样处在交通要道的城市往往成为一场战争的焦点。历史上太原就发生过五次超大规模的围城战,襄阳也几次成为宋蒙交战的中心,就是因为它们地理位置的重要,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坚守一个小小的睢阳,就有力地屏障了东南大半个中国未遭涂炭。所以,这些地方也叫作兵家必争之地。

  宛城作为南阳盆地的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汉三国时,曹操就是在宛城吃了张绣的大亏,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在这里战死。

  刘邦进关心切,以为可以凭侥幸绕过去,幸亏张良提醒,意识到问题严重,马上改正,把军队拉了回来。

  宛城里的南阳郡守眼见楚军西去,心中大喜,一面向秦二世请功,一面设宴庆祝,谁知道第二天早上,刚从昨夜的酒醉中醒来,就接到了报告,说是楚军又包围了城市,虽然人数差不多,可是这次的楚军打的旗子和刚刚撤走的楚军不一样,很可能是两批人马。

  郡守当时就发蒙了,心想:难怪昨天那些楚军撤了,人家是攻打前面去了,自然有后面的军队收拾自己,这下子宛城彻底成了孤城了,看起来很难等到救援,怎么办啊?

  人在危急时刻最先想到的就是保命。郡守想到了投降,毕竟他不是赢姓皇族,没必要为了秦朝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可是楚军主将是谁?什么性格?能不能接纳自己投降?这些一概不知,万一投降了却被恨死了秦人的楚人杀了,岂不是更冤?

  就在郡守辗转焦躁之际,他的一个门客陈恢看出了他的心思,自告奋勇愿意出城去楚军大营做一次说客。

  郡守感激不尽,心想:关键时刻还是要有自己人啊!

  陈恢来到了楚营,面见刘邦,慷慨陈词,说了一大通宛城的重要性,就在刘邦听的有点莫名其妙时,陈恢话锋一转,挑明了宛城想要投降的意愿,并要刘邦保证善待城内投降的秦国人,这样,西去道路上那些还没有攻下的城邑,都会效仿宛城,投降刘邦。

  刘邦早就听的心花怒放,没想到张良的攻心计这么有效果,当即答应了陈恢的要求,并且当场封郡守为侯,封陈恢为千户,宛城军队可以留下一半继续守城,只要换成楚国旗号,另外军队跟随楚军西征秦国。

  条件谈妥,双方皆大欢喜。

  后人评论刘邦和项羽最大的不同就是项羽太吝啬,不愿意封官,手下人跟着他得不到甜头;而刘邦一向慷慨大度,从来不吝啬封官,看看这位郡守,随手就给封了一个侯,弄得郡守心满意足,却不知道这位楚国将军大人此时还不一定是位侯爵呢!

  不过,刘邦并不以为自己封的侯是欺骗,毕竟自己是要做关中王甚至帝王的人,封出去的侯能不算数吗?

  所以,在他顺利拿下宛城继续西进时,得到了宛城投降被封官消息的秦国守城军队纷纷投降,都被刘邦封了大大小小的官。同时,附近反秦力量也纷纷加入到刘邦阵营,楚军迅速扩充到三四万人,而且进展神速,连进入关中的门户武关也轻易拿下。

  于是,刘邦兵分两路,派大将郦商带领一万多人南下巴蜀,攻略汉中和蜀地,自己带领主力直扑峣关。

  此时此刻,一只脚已经踏入关中的刘邦很是得意,随着手中的权力和实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从现在开始,他的目标就是关中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良(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