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书的视野写童话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我对自己写的《小木偶希蒂》的书评不是很满意,因为那段时间工作繁忙读书比较急,最重要的是看完书只觉唇齿留香,却说不出到底哪里好。

我把那篇文章发给朋友看,两个人聊起希蒂的故事,我说作者雷切尔·菲尔德特别厉害,在童话故事里穿插了很多美国历史,表面看起来是个童话故事,但是根本上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他连连称是,接着给我推荐了昨天写的那本《毛毛》和另外两本故事。

话茬一打开,我惊觉应该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希蒂漫游百年的故事,所以一直想重新写一写她,这篇文章算是后续,是给自己和希蒂的承诺。

 一、 故事中描述景色的能力

我最近看几本童话书感触非常大的一点,就是作者都有优秀的景色描绘能力,寥寥数语就能给读者塑造出清晰的层次丰富的画面。

记得读书时上语文课,老师教课文的时候会让我们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色,说哪个词哪个句子用的特别好。教写作文的时候也会说,要由近及远或者由细节到整体的描写一幅画面,有层次感才有美感。

越到高年级越不会再强调这些细节,但是优秀的写手都拥有良好的描摹能力。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有一副美丽的画面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形容?

先来看看雷切尔·菲尔德怎么描写春天和大海上的狂风骤雨的。

写春天的时候用的是时间顺序,先写雪化,然后写道路泥泞,接着就是一簇一簇的花开,最后才是用回忆的语言总结。“从那以后,我也常常在花店的橱窗里看见它们,……一点儿都不像我们在对面树丛里采到的那些。”被包装起来的花怎么都没有在大自然中自由开放的美丽呀!

写海上暴雨的时候,用的不是直观的描述风雨有多大,而是从人的感觉出发描写帆船漂浮在暴雨中的感受。“船身又开始往下沉啊,沉啊,仿佛我们再也爬不出那巨大的漩涡了。”几个段落给人的感觉都是紧张,跟随着作者的话能想象到帆船在浩瀚的大海中无助飘荡的感觉,可以充分调动出读者对于乘船的记忆和感受。

《小木偶希蒂》全篇都用第一人称在叙述,希蒂把她所有的见闻全部用旁观的冷静的语言表述出来,仿佛一部电影在眼前上演,有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

不得不说,译者的水平相当高级,整个故事讲下来顺利流畅,能把读者深深带进希蒂的故事中,就像在木偶身上装了一个摄像头,阅览着百年人事变迁和风光无限。

二、把历史轻松地融进故事

这一点是我非常感叹的,雷切尔·菲尔德从头至尾都没有说希蒂出生在何时,在什么时间到了哪里,所有的信息全部隐藏在希蒂的诉说中。

在第一章我们知道希蒂出生在冬天的美国缅因州,接着就说到第二年开春后小主人菲比的爸爸普雷布尔船长要从波士顿出发去海上捕鲸,因为菲比的妈妈没有为丈夫织好袜子,所以爸爸提议一家人一起去波士顿,妻子可以边走边为自己织袜子。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所有的情节也合情合理,但是我第三遍看书的时候意识到,希蒂和菲比是乘坐马车前往波士顿的,普雷布尔船长是要远航捕鲸的,“马车”、“捕鲸”不单单是一个名词,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果不其然,当我在百度搜索时看到“19世纪,美国捕鲸业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因为石油产业到19世纪中期才发展起来,所以鲸油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燃料,而随着捕猎鲸鱼的发展,沿岸的鲸鱼数量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必须要前往深海寻找鲸鱼了。这就是菲比一家去捕鲸的背景。

由此可以看出,希蒂出生在19世纪,这在希蒂被丢在印度的那段故事中也能得到印证。希蒂被丢在印度后,跟随印度舞蛇人走了很久很远,最后被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妻买回来送给自己的女儿小感恩。

此处有个信息:传教士。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于印度次大陆建立殖民地,依此发展殖民地和本国的经济,加大了印度、中国和欧洲、美洲的贸易联系。可想而知,小感恩的父母就是跟随着船队到达印度传教的。

两个19世纪一对比,希蒂的出生时间可以确定为19世纪,接下来的故事可以进一步验证她的生日。

希蒂从小感恩的身边流浪到第三任小主人克拉丽莎(美国贵格教徒家庭的孩子)的身边,此时希蒂遇到了歌手阿德利娜·帕蒂,她比克拉丽莎的姐姐——18岁的露易丝大不了几岁。搜索网上关于阿德利娜·帕蒂的消息,可以看到她的生卒年月是1843-1919年。如果用21岁的年龄来计算帕蒂的话,当时就是1864年。

希蒂在克拉丽莎身边时还照了人生第一张相片(1839-1924年是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见到了贵格教著名诗人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尔(1807-1892),克拉丽莎的家人开始提起士兵、战争和亚伯拉罕·林肯,可以确知当时美国正在进行1861-1865年的内战。

希蒂遇到第四任小主人丽莎贝拉以后,见到了著名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先生,就是写下《尼古拉斯·尼克贝》的作者,随后就进入了蒸汽时代,因为她跟着新主人凯蒂坐着蒸汽火车回家了。

后来她遇到了一位画“肖像画”的画家(文艺复兴以后才流行画肖像画,之前都是风景画),跟着他去了纽约,去到曾经克拉丽莎家人提起的“南方人”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她颠沛流离,到过南方的棉花种植园,认识了黑人小主人卡莱恩。后来又被新世纪的人多次易手,开始坐汽车旅行。

希蒂的这段话是全书唯一一处明确说出故事发生时间的地方,“一后面的那个数字,已经从八变成九,最后一个数字也变成了三”,世纪之交,当时已经是19*3年了。

到这里故事就快结尾了,书本的最后一页,是希蒂看到飞机在纽约第八大道上空飞过,她梦想着有一天接着坐飞机旅行呢。

以上只是按照希蒂遇到的人们的生卒年月、谈论的事件推论当时的日期,书本中有多处一带而过的女示的装束的变化,侧面印证了时代在不断推进,人们的审美和衣着在不断变化。

 三、 细致的观察力、细腻的想象力和无数未完待续的结局

翻看书本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小木偶希蒂》的作者雷切尔·菲尔德的生卒年月是1894年-1942年,如此说来,她在20世纪写了希蒂的故事(每个时代的人们写自己时代的故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我写完文章才想到的:),当时人类已经进入了蒸汽时代(火车)和汽车时代,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入民航飞机客运阶段,可见希蒂故事的结尾定格在上世纪前叶。

希蒂经历了那么多小主人,每个小主人的故事都戛然而止,有的把她丢了,有的把她藏起来了,有的长大不再玩娃娃所以她被送走了,但是作者没有说每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这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就像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芳香四溢的小路,结果走几步就被墙头拦住了去路,让人好生不爽。

作者在后半段的故事中说,希蒂没再遇到小主人,只是被各种人转手再转手,当她重新被珍视的时候,主人从小女孩变成了老太太。我想了想,时代在进步,年轻一代的孩子不再玩木偶娃娃,所以木偶只对年纪大的人才有意义,所以希蒂慢慢从陪伴者变成了一个收藏品。

但是故事里出现的所有小主人都让我印象深刻,希蒂不知道她们后来怎么样了,我们也不知道。翻完书本的时候我脑子里像放着一部黑白电影,每个女孩在舞台上轮番上场,启幕、高潮、平缓,直到定格在希蒂的玻璃柜上。故事结束了,但是它永远不会终结,只要还有一代一代的孩子读希蒂的故事,这些人物就会一次一次的鲜活起来。

我想这就是书本的魅力,历经百年而内涵愈加丰富的意义。希蒂不仅仅是一个木偶,她浓缩着作者的所有见闻、感触,和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或许雷切尔·菲尔德在写希蒂的时候没有想过把它写成一部历史故事,但是她在希蒂身上盛放了太多的爱,倾注了很多的情感,才让一个木偶娃娃拥有终身不朽的奇迹。

也许,真实即是巧妙,巧妙即是永恒。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历史书的视野写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