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学习的“第一步”

一、根本学不过来,越学越迷茫

当今,学习产品,以至于学习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执着于“第一步”。而在逻辑上,“第一步”通常意味着最宏观的定义、最基本的假设、流程中的首要任务等等。比如如下这些例子:

  • 要做产品经理,先搞清楚产品的定义;
  • 要向用户介绍产品,先寻找一个切入点;
  • 要做一项工作,先要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计划;
  • 设计一款产品,先寻找目标用户并弄清楚用户的需求;

真的是这样吗?大家很关心“第一步”吗?看看知乎以及各种问答平台上,有多少“应该如何入门……”这类的问题就知道了。

但问题在于,在没有做过任何一款产品的时候,产品的定义对你毫无意义;如果用户没有接触过产品,就不知道哪个切入点是最好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怎么办;还有,到底是先找到清晰的需求再开始,还是先开始并不断验证需求呢?

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而感到迷茫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很可能是“我自己的经验不足,所以没法用好”。所以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是先准备好框架,然后再逐渐积累经验,直到框架中的“缺失部分”被经验逐渐弥补,才是框架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当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就是:框架层出不穷。当我们为了一个理论而积累经验的时候,又会有其他前辈们提出新的框架,甚至这些新的框架与原有的框架完全对立。于是,我们也理所当然的“更新”我们自己的框架,然后重新开始准备经验。

我说的这些问题,可能做过技术开发或者有技术背景的产品同学会更有体会。因为软件方面的框架和方法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框架真的是层出不穷,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新的技术框架发布。如果说,技术框架还有一个“生产过程”的话,像产品和运营框架这种纯靠脑力生产的框架,可以每分钟、每秒都在不断更新。

那么问题来了:框架更新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学习的速度。即使我们再怎么用功的学习,也无法时刻使用最好的框架。

二、问题出在哪?

回到最开始的“第一步”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就从我们寻找“第一步”开始了。因为这些“理论”的第一步,却不是“实践”的第一步。当我们开始做事的时候,面临的是十分具体的问题。比如,在产品经理的课程中,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分析用户需求;但却极少有人系统的讲解,如何应对别人的挑战“这个需求不合理”?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你的理念再高级,你的需求也活不过“平庸”的评审会。于是,这类问题同样被抛到了各种问答平台或者可以吐槽的地方——“老板居然不能理解我的方案”、“那个运营同学又提了一个奇奇怪怪的需求”等等。

所以,首先郑重提醒:这篇内容仍然是偏总结的内容。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仍然觉得“驴唇不对马嘴”,那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看下去了,它对你没有帮助。

好,我们继续。

“为什么那些牛人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困难情况?太厉害了!去找他们学点‘经验’吧!”你是不是经常这样想?然后报名了各种线下学习班,并购买了各种线上课程?看看下面这个公式:

能力 = 框架 × 20% + 细节 × 80%

框架都是总结出来的,总结就意味着取共性而忽略个性(还记得“抓主要矛盾”吧)。通过总结众多案例而形成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案例的独特之处被逐渐忽略了。而这些细节,正是“经验”的价值所在。更严重的是,这些细节的缺失,将导致在实战当中空有框架却无从下手。那么,通过那些线上课程和线下学习班,你真的学到“经验”了吗?并没有,因为他们安排课程以及对于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培训 = 框架 × 80% + 细节 × 20%

内容是按照理论框架组织的,而细节案例的出现只是为了佐证某种观点。对于这样的案例选择也很讲究,必定从众多案例中选择那些最能支撑观点的案例(参考“幸存者偏差”以及“光环效应”)。但是对于“初学者”,你严重缺少的是框架吗?当然不是。背诵一个公式只需要5分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却需要3-5年。“学习五分钟,练习三五年”,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高考之前那会自己像神一样了吧?

粗略计算,这些课程只有40%对你是有用的(框架 × 20% + 细节 × 20%)。这正是你学了一个课程又一个课程,却始终不见效、走了“第一步”就掉进坑里的根本原因。

三、那么应该怎么办?

对于理论框架,最好的验证就是时间。时间会帮我们积攒各种各样的实战案例,用来筛选层出不穷的框架。那些历久弥新的理论框架,才是真正能够经得起考验的框架。而经过时间的筛选,我们真正需要学习掌握的理论框架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的学习,什么才是比较好的“第一步”?找到与你要进入的行业相关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理论,从它开始学起,就是最好的“第一步”。发现了吗?它不是“理论的第一步”,也不是“逻辑的第一步”,而是“实践的第一步”。

你要进入出行领域?关于聚居、村落和城邦的形成和规划,你总要知道一下吧?你要进入金融领域?关于最原始的交换及其后来的发展就是必备知识。你要进入社交领域?社交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原始人为什么要“社交”呢?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的;而且相对于“理论第一步”来说,它们更加生动、更容易想象和理解。

那么对于其他新产生的理论框架,我们就放着不管吗?那样我们不是落伍了吗?新近提出的理论框架,都是在特定的时期、由于特定的环境、站在特定的视角而产生的。只要你能抓住时期、环境和视角的特点,相信你也有同样的能力提出类似的理论框架。

所以,当你看到又一个新的“伟大理论”的时候,一定要问:它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得好吗、比别的办法还要好吗、……只有在这种时候,这些问题才是有价值,平时不要空想这些,更不要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这样提问的“正确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学习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