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黄金时代

关注到王小波还是因为他和李银河的爱情,大家都说他很有趣,大概从他的作品名称可以看出皮毛,《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这些真的不是游戏攻略。“一辈子不长,要同有趣的人在一起”也出自他口。

图片发自App


黄金时代其实应该是个很严肃的故事,尤其在当时并不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但是作者却用看似满不在乎的态度和逻辑写着搞破鞋的问题,还毫不避讳的写到激情场面,招致不少非议,只能首先在台湾出版,但是也是知青文学的一大突破,他只是单纯的想表达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对个性和爱情的追求。

文章开篇便写医生陈清扬找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但王二偏要说陈清扬是破鞋,“所谓破鞋,乃是一个指称,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大家说你偷了汉,你就是偷了汉,这也没什么道理可讲”。然后,王二解释陈清扬被称为破鞋的原因:“大家都认为,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脸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耸,所以你是破鞋。假如你不想当破鞋,就要把脸弄黑,把乳房弄下垂,以后别人就不说你是破鞋。当然,这样很吃亏,假如你不想吃亏,就该去偷汉子来。这样你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破鞋。别人没有义务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汉再决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这样的逻辑也是很无语,有点委屈,又有点搞笑。

后来陈清扬又下山找王二,因为传闻她和王二在搞破鞋,她要王二给出他们清白无辜的证明。而王二倒倾向于证明自己的不无辜。后来,王二以“伟大的友谊”之名和陈清扬搞起了“破鞋”,然后出逃,离开了农场,先是到后山,后来又驻扎在章风山。半年后,在陈清扬的建议下,他们又主动回到农场, “出斗争差”,写交代材料,如此,直到“文革”结束。

王二是物质精神贫乏时代下对本能追求的代表,陈的行为则是对世人偏见和冤枉的有力反抗和嘲讽。

由此饱受争议的作品想到一个题外话,影视文学作品的审查究竟是否得当?作品的作用是否一定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读者群有辨别是非的水平,从而自己感悟和选择?因读了作品而犯罪的比率与罪犯中读了作品的比率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调查人员并不能说某一群犯罪人员里大部分都阅读过某书籍就判定书籍引人向恶,不给出版,概率不同,因果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饱受争议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