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高手的阅读秘诀

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深受启发,茅塞顿开,感觉自己读懂了。


《高分读书法》一书提醒我们,读书最应该警惕的就是,感觉自己读懂了。


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尝试把你读到的内容讲出来或者写出来。


你就会发现,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我们阅读到的只是信息,还没有转化为知识。


鼹鼠的土豆老师曾经讲过,阅读有三个目的:娱乐消遣、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仅仅只是去阅读,满足的是我们的娱乐消遣和收集信息的需求。


收集信息和获取知识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信息会很快忘记。其次,没有进行思考,你就不能真正理解这些信息,也就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信息。


当信息内化为知识的时候,会形成更深的记忆,你对这个知识本身有更深的理解,你知道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当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你能够随时调取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深度阅读的过程。


吴军在《阅读与写作50讲》中提到:深度阅读的目的是在把一本书读透之后,用它的内容构建我们整个知识体系和认知的框架。


有没有进行深度阅读,是阅读高手和普通读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那我们该怎么进行深度阅读呢?


鼹鼠的土豆老师讲过,深度阅读有三个环节,分别是:关联概念、纵向挖掘和精准转化。


接下来我们依次对这三个环节进行了解。



一、关联概念


概念指的是,我们如何定义一件事,它通常是一种抽象的总结。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吃透基本概念。


李笑来就强调过概念的重要性。他在教课时期,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都是因为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没有加以重视造成的。


在阅读时,概念是我们要掌握的关键信息。


深度阅读的第一个环节“关联概念”,就是帮助我们吃透概念的。


鼹鼠的土豆老师将“关联概念”定义为:阅读过程中,碰到难懂的概念时,不要先急着自己去思考,而是先到同类书籍、或者这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去寻找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个概念。


关联概念包括两个步骤:


步骤一:搜索和阅读资料。


检索同类型的书籍,找找有没有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或者搜索书的其他章节,有没有再次出现这个概念,有没有更加清晰好懂的解释。


阅读找到的材料,必要时做笔记,把重要信息做简要的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尽量的准确和清晰。


步骤思考和理解概念。

 

思考阅读到的信息,理解概念的涵义,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概念讲清楚。


理解概念时,要关联自身的经验,在你的过往经验中寻找与概念相似的内容。


想一想,你之前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概念,你身边哪些现象或事件可以用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关联概念,是将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新的知识纳入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罗振宇给这个过程起了个形象的说法:缝接。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短短几个词就行,这个过程就像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很多人认为,概念是一个碎片知识,学习概念就是把概念背下来。但你会发现,你对概念的记忆很快就消失了,再次面对这个概念,依然很陌生。


一定要让新概念和你大脑中的已有的信息建立连接,内化到你的知识体系中,成为其中的一环。再尝试,用你自己的话,把你对概念的理解说出来。


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个概念,就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概念。

 


二、纵向挖掘

 

斯科特·杨是高效学习领域的专家,他曾在1年内完成了麻省理工4年本科的全部33门课程。他把自己的方法总结为整体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的底层逻辑就是: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其实,深度阅读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深度阅读的第一个环节“关联概念”,是在新概念与自身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个环节“纵向挖掘”,是以一个知识点、概念或观点为起点,挖掘和连接更多的知识。


鼹鼠的土豆老师将“纵向挖掘”定义为:在阅读到一个重要知识点时,深挖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把专业概念、书中观点学通理透,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纵向挖掘阅读法,更像是一种拓展学习。斯科特·杨的整体学习法中,就包括拓展这种学习法,他将其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学习知识的前世今生和前因后果。

 

了解知识的前世今生,就是追溯知识的源头,获得第一手知识。


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就是学习知识或观点的推理过程和传承沿革,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比如,我们在读周岭的《认知驱动》中有一个观点:长期主义是价值创造的必经之路。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什么是长期主义呢?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长期主义就是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并获得成功,这样的人当然很了不起。


经过纵向挖掘阅读,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有偏差的。


追溯知识源头,上世纪80年代,《金融时报》首先使用了“长期主义者”这个词。

长期主义者(long-termist):基于长期的目标或结果而行动或制定决策的人,采用长期观点的人。


1977年,贝佐斯给股东的第一封信提出:一切都是关于长期价值的。并基于长期价值,提出了一系列亚马逊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原则。


贝佐斯所强调的是,亚马逊的经营,要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能只盯着短期和现有回报。


后来,长期主义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领域。


获取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对周岭老师的观点重新进行理解。他指得是,要把创造和产出价值,作为长期的目标。他用长期主义原则进行写作,坚持创造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吸引眼球、马上能获得流量的内容。


步骤二:对比学习相近、相对或相似的内容或观点。

 

这个步骤的本质,也是在概念、知识和观点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这个步骤需要我们去学习更多相关的新知识。


斯科特·杨强调了拓展学习的重要性,虽然这一步需要做大量探索,非常耗费时间,但这也正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


知识管理专家成甲老师也非常提倡这种学习方法,他认为深度思考和学习,是以慢为快的方法。在关键问题上,一定要求甚解,打通知识之间的阻塞,做到融汇贯通,而不是去追求花哨的新方法和新技巧。


继续以“长期主义”这个概念为例,来了解如何应用这种方法。


搜索长期主义,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围绕“长期主义”发表过看法。


罗振宇对“长期主义”的解释是:长期主义如果只是一种理念,那就意味着只有一部分人相信并使用它,那它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

 

长期主义如果有价值,那它就必须是一种方法,一条能确定的通向你想去的那个地方的道路。

 

老喻认为,长期主义就是做你余生最重要的事。

 

表面上看,罗振宇和老喻的说法非常不同。


但读完他们的整个论证过程,就会发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罗振宇和老喻的观点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1. 他们都试图将长期主义总结成方法论,用以指导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xx主义”这种口号层面。


2. 他们都认为,长期主义要洞见不变的长期价值和规律,树立长期的目标,每一步小的行动,都在向着长期目标前进。


3. 长期主义一定需要耐心,但更重要的是洞察力和计算力,要从变化中发现“不变”的东西。


所以,罗振宇和老喻对长期主义的看法,并不是观点和本质上的不同,而是侧重点的不同。


罗振宇尝试把长期主义总结为一个系统的方法。老喻直接将长期主义的行动原则总结为:“长期主义是做你余生最重要的事”。


经过纵向挖掘,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识的来源和背景,了解观点和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经过纵向深挖,我们可以学习到一系列的知识,这些知识相互连接,我们就能记得更多、更牢。

 


三、精准转化

 

深度阅读的第三个环节是精准转化。


鼹鼠的土豆老师将精准转化定义为: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书中的概念、观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型,我们可以称之为基于发明的阅读。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阅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符合特定场所需要的思想和理论知识。


如果说,关联概念和纵向深挖更多地是阅读和思考,精准转化这个环节就是创造性的应用和输出的环节,是通过行动带来改变的过程。


精准转化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要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思维模型。

 

第二步,将理论和模型用于特定情境,解决问题。


比如,三脑理论是一个引用率非常高的心理学理论。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应用了三脑理论。


三脑理论的核心是,人有三重大脑,分别是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性脑。每一重大脑都有不同的特性,我们的一些行为特征是由大脑的特性决定的。


周岭老师的结论是:


人的天性是目光短浅、及时满足,这是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特性决定的。


我们成长中的问题,也是由目光短浅和及时满足的天性造成的。而成长问题的具体表现,又可以总结为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由此,周岭提出,成长就是一个克服天性的过程,我们要从认知觉醒开始,了解成长的机制和方法,逐渐获得成长和改变。


以上结论和论证过程,就是对三脑理论创造性的应用。




有的人说,创造自己的理论太难了,我做不到。那我们可以从实践和记录开始。


首先,积极实践。


比如,你知道了深度阅读的方法,就要实践这种方法。实践的过程,你会产生自己的心得,将深度阅读法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更适合你的方法,更好的指导你进行阅读。


其次,把实践的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作品。


比如,当你使用关联概念的方法学习了一个新知识,用你自己的语言把概念解释出来,把你对概念的思考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一条读书笔记。


再比如,你用深度阅读法学习了一本书中的核心亮点,把你对这些核心亮点的认识和思考写出来,就是一篇书评。


精准转化就是要求我们学以致用,产出作品,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通过行动,带来改变的过程。

 

能够推动行动和改变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

 

 

 

【总结】

 

深度阅读与拼乐高很相似。


单独拿到一块乐高积木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有很多积木,不断地把这些积木拼接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你拿到的积木越多,拼出的模型就越多、越大。


深度阅读也是这样,孤立的概念是难以记忆和储存的,你要把知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你的知识体系。拥有自己知识体系的人,将最终成为成长和改变最快的人、最会解决问题的人。


深度阅读就是形成“阅读——思考——行动——改变”这个闭环。完成一个个阅读闭环,就是从普通读者到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阅读:高手的阅读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