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一年半的自我总结
学习
随着入学时间增长,对新环境的敬畏逐渐淡化,自己走神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虽说走神,但笔记什么的也没落下,可是当走神的那堂课结束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会有一种莫名的遗憾感,想重新来过。以至于每个期末复习周,课后的那份遗憾感决堤而出。而当全神贯注的聆听完一堂课后,我的感受却截然不同,虽然都是淡淡的。我尝试着集中注意力,感受集中注意力后的那份淡淡的满足和喜悦。其实身边不乏好榜样,当走神的时候瞥一瞥身旁的认真听讲的同学,做好课前预习,对课本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或许听课能够更能专注吧?毕竟不想浪费了课前预习的那些精力。
大学的学习不再是一天排满了课表,我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却很少能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没去阅读一两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这说明我的时间管理做得很不到位。不是说大学四年,要一味的学习,只是“八小时以内求生存,八小时以外求发展”,很多时候沉醉于已有,不去接触新的知识,很难在学术这方面有所精进。人生在世,不索何获?要想有所进步,就要逼自己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啊。其实完全可以在每天的晚自习是抽个二十分钟提前预习,在零碎时间在电子设备翻看课外书中的一两章节,希望自己能说到做到。
人际交往
学会独处
来到不同省份上大学,本以为自己没能那么快接受,但经过一年半的相处,发现,这边的饭菜和人都挺合胃口的。在大一上学期,常常和几位好友骑车出去游玩,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啊。虽然“好景不长”,我已经很珍惜了。随着学业的推进,我慢慢意识到,学会独处,在大学生活乃至于以后,都很重要。毕竟,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去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自己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在路上,改掉时不时摆弄手机的习惯。独处不是说要远离他人,自我封锁,我觉得反而像是一种修行。在我看来,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一个人走在路上昂首挺胸的样子,真的很酷!
学会融入
看上去这样说像是和上面矛盾了,但我想说的“融入”,不是说“朋友多了路好走”的为合群而合群。我想说的是,学会融入,是一种人际交往必需的能力。人的一生,遇到的人和事肯定都不是一拍即合的,总会遇上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偏偏在这样的状况下,自己还不得不与那些人和事打交道。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自己应该学会提醒自己,不可能和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但是和别人的每次互动都有潜在价值。自己可以并且应该学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向遇到的每个人学习。有时候,对方的“不讨人喜欢”,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成见。不要带着太多主观的第一感觉去与人相处,但也不用一味地讨好他人,自己需要的,应该是一种和每一种人都能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学生工作
从小学开始接触学生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不过大学这个阶段了。升上大二,我接任了部长的位置,一如既往的开展活动,将我在大一所接触过的再重来一遍。只不过这一次,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了。在这一个学期,才逐渐感受到一个管理者所要面对的一些压力。虽然在高中的时候,我也曾担任部长,本以为处理大学的部长工作还行,但确实不一样。部门活动不少,一个学期的活动时间有限,部门间活动时间场地会冲突,与学院、班级的活动也会冲突,自己要有更好的规划;当活动要素出现变故,自己要在策划时就做好预备方案;给部员开会时分清缓急轻重,有条理的讲述和安排;每一场活动开展前,自己要带着大家提前检查场地甚至演习工作流程;如何与上级、下级、同级相处,自己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僭越、不自傲、常自省。事事提前做好准备,对要做的事情做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理清一定的思路,这是我这个学期的学生工作最大的感悟。
我自己也很庆幸,从小学到现在的学生工作中,没有接触甚至感受到那股所谓的“官僚主义”风气,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现在快到了新一轮换届的时候,我也逐渐将我的工作交给部员们。自己升上大二后,学业和学生工作压力开始增加,有段时间真的很忙,对“主席”这一职位变得迷茫起来,自己是否有能力兼顾两者,后来和父母、一些学长学姐聊过后,大家普遍认为这值得冲,应该冲。一位学姐跟我说:“既然一开始做了,就继续做,并且把它做到最好。”这句话挺触动我的。其实这件事也算是我的一个心愿,当时在高中时就后悔没去尝试,所以该冲则冲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里,能更耐得住性子,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完做好,在忙碌中学会调配吧。
阅读/电影
入学一年半,在信息输入这方面的确做得不够,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每天除了看看公众号、微博、知乎外,就不会想起去看看书,虽然老师们和一些文章都在说读书的好处,但自己真的没怎么做得到。在大一的暑假,我买了好几本网上推荐的书,读了一两本,觉得的确一本书所能阐述的问题和思想会比一两篇深度好文更深入、更详尽,也挺吸引人的。现在每每看书,看到一些触动自己的话,我也会忍不住用笔划下,在阅读完整本书后,会用本子重新把这些句子摘录下来。这是一个很自然、很自觉的举动,无需他人的要求或提醒。每每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自嘲,从小学开始,老师一直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但自己到了大学才开始自觉执行。现在就有一个观点认为,就算是把书读了一遍,把书中的个别字句摘录下来,也不能说自己就把这本书给读透了,学以致用,输出比输入更重要。这或许就是有些人一直推荐写日记,练练笔的原因吧,把输入的思想经过转化后输出,输出的东西才算自己的。但说实话,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我极少输出,所以说,在这方面,我也需要下功夫,也不是说要天天写日记,或许有时候看到一些文章,也可以练练笔,说实话,我这信心不大。但我会去试试的。
看电影的话,其实也算不上有多么热爱,只不过电影比电视剧要短,而且经典电影经过观众和时间的考验,值得一看,在闲暇时刻,我也常常翻看几部,往往可以通过看电影以看客的角度感受我们难以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可以体会不同的感情,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角度,可以看到我们不常见未曾见的风景。我们通过看电影感同身受,丰富情绪或是抒发压抑。这是我喜欢看电影的一大原因。我也可以尝试在观看完一部电影后,学会输出。
旅行
入学一年半,出远门的次数也就只有三次,去过上海、当涂、苏州还有杭州。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和我们说:“想深入地体会一座城市的风味,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当地的博物馆还有菜市场。”当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后,被触动了好一阵子,所以在后来每次旅行规划中,我也特意的把当地的博物馆安排上,但可惜的是,除了苏州博物馆外,其他城市的博物馆我都没有一睹其风采的机会,那菜市场就更不用说了。没办法,大家一起去旅行,也不是每个人想去参观博物馆的。在这几趟的旅行中,我有一刹那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在旅游,而是在受难,怎么说呢,旅行,有的人是为了去品尝当地美食,有的人是为了去一睹当地的风景,而我自己想的是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远离当下的环境,跳出生活的怪圈,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可惜啊,这几次的旅行都不如我意。在最近的一次旅行前,我真想尝试一人游的,但想了好久,最后还是放弃了,怕一个人太孤单了。我也是服了我自己。不过和伙伴出游也有好处,一路的嘻嘻哈哈,畅所欲言,玩得放肆,也不会让这趟旅程变得单调乏味,了无生趣。再多等等吧,等自己内心强大一些。
家人
在与家人联系这一方面,自认为倒是做得还可以,每周都有和家里人打个把小时的视频电话,聊聊家常,聊聊学习和工作,我愿意讲,家里人也愿意听。远离家乡,最令我牵挂的就是我的外公外婆,他们都很好,身子都很健朗,就是外婆身体这一两年差了一点,比较容易着凉。每当我打电话回去时,也不禁唠叨几句,让她多多注意身体,她也一样。真的不想长大啊,这样他们就不会那么快老了。我得抓紧时间多陪陪他们。和老爸的相处就比较微妙了,我们俩,也不知道怎样相互表达感情,在高考后的暑假吧,我教会他玩游戏,后来他玩着玩着也挺上瘾的,老是喊我玩,无论放假还是上学,他一开始技术还是蛮菜的,但慢慢好了起来,但上学的时光宝贵啊,我也几乎不怎么玩游戏了,他也理解,但时不时也会在微信里给我发送游戏邀请,我有点哭笑不得。有时候分不清,他是想玩游戏而找个人陪,还是以游戏的名义来和我联络感情。游戏有时候变成了我俩增进感情的工具。老妈的话,在每周一通的电话里,唠个不停,感情倒是不见生疏,都挺好。过去的常回家看看,也变成了现在的多与家人联系了。
目标
健身
入学一年半,健身的话,惨不忍睹,没有定期定量的体育锻炼,很多时候就是看心情,除了体育课和阳光体育,自己基本没有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行径对比我们班的一些男同学,我真的感到很忏愧,所以下学期开始,我要向他们好好学习,让他们把我带上,好好锻炼。
理财
入学一年半,自己一直都有记账,但总是虎头蛇尾,时不时就忘了,出现烂账也是经常的事,而且没有预算意识,看见喜欢的东西,买了再说,导致花呗、白条也有一定的账单。在这个假期,自己痛定思痛,重做账本,并做了一定的预算规划,认真算下来,除去日常生活所需和基金投资后,一年可支配的现金真不多,相信在认真规划后的财务生活应该会有所好转。做好记账工作、理性消费、定期投资,就是接下来的理财目标,希望在下一年的年度总结时,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写在最后
说实话,在写这一篇年度总结前,我也上网参考了一些文章才开始动笔,但发现他们写的是他们的故事,是以他们的方式来写,我照搬不过来,我是个话痨,可能就是喜欢长篇大论吧。
时代在进步,人和事都在迭代升级。每天都有新内容,但当看到这些新内容时,如果自己给出的反应只有“666”,那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相比之下,思路开阔、更活泼的人,看起来就很有趣了,这也是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看到现象,不停留于惊叹,更多的是学会去独立思考新的东西。期待自己每天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