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白洋淀

山海经》中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三皇五帝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大禹率领民众,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开凿河道,把黄河水引入渤海,最后一站到达的就是白洋淀,滔滔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淤积出了白洋淀周边的冀中大平原。白洋淀最初是第四纪地质史上形成的文安洼古湖盆区。距今约1万年前,白洋淀经历了一次扩张与收缩的演变。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洋淀一带就有人类聚居繁衍。

来自网络

       距今7500~2500年间,渤海海面上升,河北平原东部发生海浸,使白洋淀水域达到最大范围。北起永清、霸县、雄县、容城,西至保定、清苑、望都、定县,南至安国、博野、肃宁、河间。


来自网络

两千年前:水域收缩九河下梢

距今2500年前,古黄河改道南移,加之气候干旱等原因,白洋淀水域收缩,局部干涸。其它支脉河经过分支和更名,形成了如今的白沟引河(白沟河、南拒马河)、萍河、瀑河、漕河、府河、大清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


白沟引河:古代为巨马河(现写作拒马河)之下游,因流经白沟镇而得名。现今的白沟引河为1970年开挖的人工河,经容城县留通入白洋淀。这里有沿引河修起的长堤与白洋淀北堤相连,相传古堤始建于宋,形成于明清。有诗称赞:“宋开塘泊起雏形,明清相继规模成;景观还是今日好,杨柳丛中舞长龙。”

 萍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古称平水、萍泉河。源于定兴南幸村,流经徐水县田村铺汇十五级沟,经下河西汇鸡爪河,到容城县河北庄汇入北瀑河,至黑龙口萍河桥入安新县三台南藻杂淀,全长30公里。

 瀑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分南瀑河、北瀑河。又称为雹河、鲍河。北瀑河流经容城县河北庄村入萍河,到安新县三台入藻杂淀,后因於堵而废弃。南瀑河为泄水支流,由徐水大因东经安新县寨里村南入藻杂淀,全长73公里。

 漕河:古称徐水,位于白洋淀西部,源于易县五回岭。漕河源于徐水县釜山曹河泽,清末,有古徐水和漕河汇流,经漕河铺而得名。漕河经管头村、再汇甘河净之水,经龙门峡谷、龙潭汇水峪沟、马连川河、白堡河、杨庄河、泥沟河入徐水到达安新县东马村南入藻杂淀,全长110公里。

 府河:古称沈水,本名清苑河,位于白洋淀西部,源于保定市西部一亩泉。1368年,建保定府后,因河在府城南门外所以称为府河。经清苑、安新县膳马庙东流入白洋淀,全长62公里。

大清河: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界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51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43%,平原占57%),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

 唐河:因流经唐县而得名唐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翠屏山,战国时期,在今肃宁西入黄河,东汉至唐流经今灵丘、来源、唐县、定县、博野、蠡县、高阳入安新境内,流经安新镇南,东入雄县、霸县达天津入海。后又分别在1330年、1472年、1517年、1801年几次改道入淀,1966年又辟新道由建昌改韩村入淀。

      孝义河:又名大西章河、段家庄乾河,位于白洋淀西南。为唐河口之间平原排沥河道,源于安国黄台村,经安国、定州大辛庄、入蠡县潘家营村汇月明河、万安村汇温仁分干河,再经高阳、安新同口村东流入马棚淀,全长90公里。

潴龙河在河北省境内,上游沙河、磁河、孟良河于安国市军诜村北汇流后,始称潴龙河,向东北流经安平县、博野县、蠡县、高阳县,至安新县高楼村北注入马棚淀。在历经二十一年干涸之后,近日潴龙河沿线重新注入水流。潴龙河全长75公里,河口宽250~500米。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较大,河上建有分洪道,主河道两岸有堤防,堤距550~4 000米,其右堤即千里堤,为国家级重点堤防。(明天简介千里堤,骑自行车环千里堤游白洋淀尽享水乡风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河下梢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