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从头越,而今一日梦回金陵(三)

08

秦淮河畔的西瓜

记得当年从汤山下来,就是沿着这条街去的夫子庙,一条有裂纹的马路,路边几棵法国梧桐树,梧桐树后是2-3层土砖木房屋,零星的几个商店饭馆,几乎看不到打着鸭血粉丝汤招牌的正规饭店。那天天气有点热,梧桐树下有卖西瓜的,一毛五一斤,于是我们几个凑了钱,买了好几个大西瓜,边走边吃,吃得很饱。夫子庙的西瓜又大又甜是当年南京给我留下一个深刻印象,而不是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貌似那时还不流行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

应该说,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是金陵传统的特色食物;但是,近年来才被大众广而受之名传全国。可以说,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是始于春秋战国而兴于90后吧。

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的故事,反映了南京人民真的又传统又勤劳又聪明,传承了以鸭为食的传统文化,每天都要辛勤地杀活鸭,之后在粉丝汤里煮鸭血,于是有了鸭血粉丝汤,接着鸭肉经过盐腌、烘干、煮熟,于是有了盐水鸭,最后把鸭毛做成羽绒,看来这条以鸭还鸭的巨大产业链,是南京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

09

读书人

继续往前走,名胜古迹映入眼帘。这时,微信亮了。

她问:到哪里了?

答曰:在逛夫子庙、江南贡院呢。

于是,把拍摄的夫子庙、贡院牌坊、书生塑像等照片几张典型照片传了过去。

她说:夫子庙,历史名胜,秦淮河,风情万种。

心想:友人正陪着我神游,万种风情。

细雨不时地停停,然后又下下,产生了雨雾,朦朦胧胧的,我时而打伞又时而收伞,于朦朦胧胧中穿行,最后游完夫子庙步行街。

可以说,夫子庙步行街与我当年的印象完全对不起来了,我很诧然,诧然世界变化这么快、诧然世界变化这么大。 

10

夫子庙

我的印象中,当年夫子庙一带还不是步行街。

夫子庙就是孔庙,据说始建于东晋,经历四毁五建。1937年,日本人攻入南京,不仅屠杀了30多万同胞,还破坏了大量文物古建筑,夫子庙也被日寇炮火所毁,直到1985年才完成修葺。

我们去南京那年,夫子庙刚恢复起来,因为这一带只有夫子庙,因此夫子庙游人如潮。

而今,夫子庙的游人有所减少,或许因为下雨,或许因为不是假日,或许因为步行街外面更精彩。

眼前的夫子庙与当年相比,形象颜色更加厚重湿润,显得更加朦胧沧桑。站在棂星门口,看到大成门上“夫子庙”三个字,这便是夫子庙的源头,和当年相比,“夫子庙”三个字颜色暗淡了许多,但还闪着那时的金光,照耀着大成殿、学宫、照壁、泮池、秦淮河,让南京显示出金陵古色来了。

所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夫子庙对于南京来说也有这样重要的含义。

江南贡院

眼前的金碧辉煌的学宫、乌衣巷、江南贡院等历史文化古建筑都是后来才修建恢复起来的,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古代建筑群,周围的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改建成明清风格,后来还新建了科举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大戏院旧址博物馆等大型建筑,为这条步行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

逝者如斯夫,过去的是单调、灰色和懵懂的青春,当年本以为的未来已来。

32年前,未曾想到今朝还会如此认真重游夫子庙,会再次站到夫子庙前;当年也未曾想到夫子庙的今天,会如此繁华,眼前细雨蒙蒙、人脸朦胧、树影朦胧,到处人头攒动,步行街上的行人几乎是人人一部手机,他们走路查手机、吃饭看手机、照相举手机、付钱刷手机、购物点手机。夫子庙已经不是夫子时代的庙了,也不是当年的庙了,而是信息新生时代的庙了,闹市喧嚣、丰富多彩、流光溢彩也。

11

走出夫子庙,头脑一片空白。因为,夫子庙已经不是当年的形象了。

我问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呢。

我还清楚又依稀地记得,夫子庙的西边隔壁就是莫愁湖,当年是去看过莫愁女的,那时公园一直在播放着莫愁女的音乐,莫愁女是南京当年给我的又一个重要印象。夫子庙的南边是中华门,高大阴森,貌似藏着万千兵马;中华门南面不远,就是雨花台,当年我们还在雨花台捡到过晶莹剔透的雨花石,也和雨花台上的英雄们合过影,那合影照片至今还留存。

莫愁女与雨化台

这时,微信来了,把我从回忆中唤了回来。

她问:逛的地方挺多哈,还在逛么

我答:是呢,这些地方当年都来过,似曾相识,但变化太了,逛到你下班,我就回去了

她说:那继续逛吧,俺不下班,陪你……

其实,我估计这些地方也有很大变化,但主题内容应该没变,我最担心的是莫愁湖那莫愁女神像了。

32年过去了,都已步入后半生,却一直都没去看过她,也不知道女神的塑像还是不是还那样洁白和恬然,那里的游人是否依然来来往往,她是在诉说着她自己悲惋身世,还是在叙述日军攻破中华门的黑暗历史,抑或是给人们讲述先烈们在雨花台与日寇英勇作战的英雄故事,还是看着今天幸福的人们而露出无忧的微笑……,但我知道,她一定在那里,她一直在那里。

12

未完待续,明天同一时间请看(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二年从头越,而今一日梦回金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