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14个月后,你感觉怎么样?”

这是木子 的第 篇文章

相信许多人都体验过这样的经历,三番几次打开电脑,敲击键盘,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从哪里开始写。

生活就像海里的浪潮一样,随着风一波接着一波吹来了,也不管你有没有把行囊收拾好,有没有好好道别,你都得继续往前走。

所以,今天,我敲下了这些文字,且当作是一种告别的仪式,来纪念那些已经来过的,却没有被好好告别的那段时光。

01 

我,毕业一年是麻木的

身边不少人问我,毕业一年是什么样感觉?

如果说毕业时真正的离别是沉默的。毕业的前一晚,没有一群人抱头痛哭,上演姐妹情深,难舍难分的电视剧情节。十个人的宿舍,每个人都在低头默默收拾行李,寡言少语。

而毕业后一年的感觉,说实话,没什么感觉,甚至有些麻木。

在学校时光这趟列车面前,到达了终点站后,每个人急匆匆地下车,各自疲于应对租房,找工作。

每天伴随着闹钟的响起,刷完牙洗完脸,随手挑了一件衣服穿上,画完妆容。突然有一天出门才发现,你再也不用捧着书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周围也没有熟悉的同学需要打招呼。

走在通往地铁口的路上,每个人行色匆忙,低头摆弄手机,没有人在意到你的表情,衣着妆容。尽管每天都穿梭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但我们都是彼此的陌生人。

02

怀念是一串烤了15分钟的香肠

人喜欢怀念旧事物,是因为它们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轨迹。

学校收留了成千上万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匆匆过客。

但学校本身却成为许多人某个时间段里独特的记忆点,凭借这一个记忆点回想起校园里嬉戏打闹,围堆打边炉,熬夜备考的日子。

离开大学的时间还比较短,但从人生二十年,往回看童言无忌的时光,可能我们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怀念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每次经过小学门口,一个阿婆的美食铺,隔着5分钟的路程,老远就能闻到阿婆烤香肠的香味。

作为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自然是难以抵挡这种美食的诱惑。然而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吃不上香肠,就灰溜溜站在阿婆的铺子旁边,闻闻也是好的。

最后,硬是死缠烂打向爸妈要了五毛钱零花钱,兴冲冲地往阿婆铺子里奔去。细嚼慢咽地吃上一根,就能开心一整天。

时隔多年,拉上了几个当年同窗的发小,凭借久远的印象去搜寻阿婆的铺子,一无所获。问起一铺子卖奶茶的大叔,才知道原来她已经年近70,在家休养。

那只是关于童年记忆的一个小小的时间节点。香肠美味难得,但对于成人的我们来说,只是想凭借着这遥远而又熟悉的味道,让记忆片刻停留在那纯真的童年。

而对大学的怀念,也只是在生存的缝隙中想要找寻一点关于年少轻狂、放纵不羁的味道。

03

别说了,你大学真没白读

四年前,四年后,谈及大学环境的变化,无非是宿舍多装了两个“续命”的空调,食堂再次翻新了花样,装修高级了,饭菜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

校门口,学校标志性logo遭遇台风暴雨的侵袭,还在原地;宿舍小阳台外面,绿意仍然挡不住春风;当然,食堂的阿姨手还跟以前一样抖。

总而言之,学校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初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和黄毛丫头在这里,“整容”得也挺像回事,更像是一个妥妥的社会人。

但是,在步入社会中,我们都强烈感受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发现学校学的知识完全不够用,甚至是完全用不上,苦笑道“大学白读了”,“感觉上了一个假大学”,“浪费了四年时光”。

四年,一所大学里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确实不足以让我们剩下的四分之三人生真正安身立命。

作为通识性教育的大学,为传授未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能才是它的终极答案。

这种能力看来虚无缥缈,说来也可以简单化为新媒体人常变着花样说的“闭环能力”,“兜底能力”。

大学,你真的没白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毕业14个月后,你感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