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杂谈

            学 诗 杂 谈

                董华荣

          学诗杂谈(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诗友们的诗作,吸取养料,可丰富自己,进而得到提高。通过写读诗札记,把自己的点滴心得记载下来,可促使自己尽力去钻研、读懂人家的诗。这是我学诗的方法之一。若人家的诗未读懂,是写不出什么心得体会的,或硬写,也是十分肤浅的,甚而或会曲解作者之意闹出笑话来。所以说,每写一篇心得小文,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

        我将不断地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一孔之见,与诗友们共勉。

                          2018.5.19

            学诗杂谈(二)

        记得大约十年前吧,我报名参加市老年大学(香江路校区)诗词班学习,听章立老师的课。班上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离退休的老年诗词爱好者。

        到老年大学学诗词是提高自己诗词写作水平的一个不错选择。初学者可进初级班,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完全是零门槛,无基础不要紧,只要有兴趣,有恒心,一点一滴慢慢地学,循序渐进,学个二、三年,诗词曲的基本格律便可掌握,也就能写格律诗了。要想有更大进步,可升至提高班,到那儿去进修,诗词曲就会写得越来越漂亮了。

      读诗词班比在家一人自学有许多好处。例如,每上完一节课,老师会布置作业,回家按要求认真完成。对你写的诗词习作,老师都会认真地批改,这对提高写作能力帮助大。此外,班上有许多兴趣爱好相投的学友,大家在一起可相互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这样会进步较快。有的诗词班还自办有诗刊,定期刊登同学们的诗词习作,既展示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又能学习到同学们的诗作,从中获益多多。有的班级还常举办诗歌吟诵会、讲座、外出采风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总之,上老年大学是老年诗词爱好者提高诗词写作水平一个好途径、好选择。

                            2018.5.30

            学诗杂谈(三)

        在上市老年大学时,得知该校有个诗词组织,叫做武汉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成员大都来自历届的诗词班的学员。並办有名叫《幽草》的诗刊。我试着旁听了两次后觉得不错,便申请加入了。

        除寒暑假外,诗词研究会每月召开诗词大会一次,会上由编辑组老师轮流点评诗刊上的有关作品,向大家推介写得较好的诗作。然后是诗友们交流各自的近作。有的老同志特认真,把事先用毛笔抄好的诗作张贴在墙壁上,让大家点评,除肯定好的方面外,主要是请诗友们提出不足之处,並提出修改意见。诗友们把这样的讨论交流还起了一个名字,叫“七嘴八舌”。大家三言两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切磋交流,气氛甚是融洽热烈。

      因我是退休干部,经人介绍,又参加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名诗社》。该诗社的话动方式也大体一样。

后因于2011年底由我发起並筹办了江汉地区的诗词组织一一江汉诗词学会。事务较多,便主要参加《未名诗社》和区里的话动了。

        通过十来年的活动,我深感对我的帮助很大。参加活动,结识了一大批诗词界的朋友,从他们那儿可学到许多知识,对提高诗词写作水平帮助不小。平时,过去大都是通过上博客或互发短信进行交流。近三、四年来又兴起QQ群和微信群,平日里在群里交流就更是方便了。

        我讲这些经历,主要是想告诉诗友们,学写诗词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使自己进步得更快些,并感到不孤单寂寞,参加一、两个诗词组织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2018.5.31

              学诗杂谈(四)

        参加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不久,负责人力荐我担任该会主办的《幽草》诗刊的编辑。因那时刚退休不久,相对于大多老会员,还算“年富力强”。心想,能为诗友们多做点事,也是应尽之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练。就这样“赶鸭子上了架”。

        当诗词编辑虽然是件辛苦的差事,但从中能提高自己诗词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我便当回事去认真干好。

        首先是审稿。对每篇稿件都要看有无硬伤。这就要按格律诗的要求抠平仄、审韵脚等,看是否有错声出律或出韵的地方。律诗的对仗,也要讲究,看是否对仗工稳。特别是对不熟悉的词(曲)牌,要一首一首地去对谱。这就逼着自己去钻研学习,久而久之,自己对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也逐渐熟悉了。例如对于每一个汉字,现在我能一眼便能辨其声,入声字大都也烂熟于心了。

        其次是校对。这也马虎不得。一般反复校对三次,尽量避免错别字等方面的文字差错。诗词不同于文章,若是错了一字,整首诗就可能面目全非了。通过这么多年的编辑工作,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习惯,还提高了掌握文字的能力。

        第三是讲评。编辑好了的诗刊要在当月的诗会上作讲评。这就要求尽量去学习、领会诗友们的作品,对自已认为较好的作品选个五、六首在会上向诗友们作些点评。这就要求会前得花一番功夫去认真准备,好,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哪些不足,都要实事求是地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样,慢慢地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干编辑,有苦也有乐。记得那时接了《幽草》诗刊的活儿不多久,未名诗社也要我当编缉。有时一个月里要编两个刊,不能说不忙吧。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离开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后,遇见那些老诗友,他们总是当着我的面夸我说很喜欢听我的诗词讲评呢。这是对我这么年来编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吧。

      江汉诗词学会成立后,办有《江汉诗草》刊物,可以说从征(组)稿、审校稿、发行都是由我一人承担。2015年为纪念江汉区老年大学成立卅周年,我主编了收录近千首诗作的《江汉潮声》诗集。也获各方人士的好评。

        聊这些事情,回忆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别的不说,当诗刊的编辑,对提高自己诗词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是大有帮助的。当时写了一首拙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不妨作为本文结语与诗友们分享吧。

生查子·主编《江汉诗草》自述

偏偏找苦尝,诗稿堆书桌。

审校一人担,尽享编刋乐。

为人作嫁衣,字字皆斟酌。

欲问为图啥?国粹弘扬迫。

                            2018.6.2

              学诗杂谈(五)

        记得大约是2013年吧,未名诗社的主编吴世干提议在诗友中开展“同题擂台”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由编辑们轮流承担起这项工作。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同一体裁(即同一诗体)同一题目,头一个月布置,在下个月的《未名诗稿》上编号并隐去作者姓名登出,然后在诗会上由诗友们无计名投票,依得票多少评出前三名。前一二三名各计3、2、1分。在会上还请前三名的诗友讲述创作的有关情况,供大家学习。每年度再根据参赛诗友的累计得分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在年终大会上颁荣誉证书予以表彰。

        这种“同题擂台”赛,对提高诗友们诗词创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大家不仅踴跃参与,而且精心准备,都力求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未名诗社的这一作法也在一些诗词组织中得到借鉴与推广。

      2017.3.25曾作有七律《赞末名诗社同题擂台赛》,今附于文后与诗友们分享。

同题打擂韵声隆,但见儒生谈笑中。

名次虽然分伯仲,精神却要赞婆翁。

一诗藏蕴逢知己,万事看开当悟空。

唱晚西霞明夕照,还春倍赏趁东风。

                          2018.6.3

            学诗杂谈(六)

      未名诗社下设有一个理论组,由一名副社长抓这项工作。其成员都是诗社的骨干,有十来人。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活动。

        每次都有一个中心议题,大家围绕议题进行充分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求同存异,各自保留意见,不急于下定论。若一次讨论不清的问题,可进行多次讨论。大家本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的态度认真参加活动。因此多年坚持下来都感到很有收获,对提高自己诗词写作能力颇有裨益。

        为了提高活动质量,召集人会事先布置好议题,以便大家作些准备。有备而来,发起言来也就大大地提高“含金量”了。有些问题也可事先请一位社员作充分准备,在会上作中心发言。然后大家再围绕议题充分讨论。总之,讲究活动质量,力求每次活动都能收到实效。

        未名诗社多年来一直坚持这种好作法,是未名诗社一个品牌。我将此事记叙下来,寄望于发扬光大。

                          2018.6.9

            学诗杂谈(七)

        江汉诗词学会属下有个诗词沙龙。因常年在小南湖公园内的江汉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故取名为“小南湖诗词沙龙”。

        成立三年多来由五、六人逐渐扩充,至今已有十来人了,且吸纳一些较年轻的诗词爱好者。

      沙龙成员宜少而精为好。故我们把成员控制在十二人之内。这样每次活动能让参与者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且发言能做到轻松活泼自由些,像拉家常那样漫谈式的。

        大家每次聚会或由一、二人作中心发言,然后大家再进行讨论。或每人在会上交流近期创作的新作。尤其是集众家之智慧对诗作进行推敲修改,大有裨益。往往一首诗经大家一“会诊”后,确实“今非昔比”呀,好像重新梳妆打扮,换了一个人似的。

      沙龙的好处就在于此。比起开几十人的诗词大会来,探讨问题要深入得多,针对性、灵活性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可以说沙龙这种形式是诗友们切磋诗词、相互交流提高的一种好形式。

      活动后大家AA制在一起吃个便餐,进行方方面面信息交流,既丰富了见闻、增长了见识,又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所以大家总是期盼着下一次的活动。

        诗词沙龙还建了个微信群。这样联系起来也就更方便了。建群时诗友们都还赋诗相互唱和呢,大家对诗词沙龙的热爱,足可窥见一斑了。不妨录几首附后,供大家一赏吧。

  贺小南湖诗词沙龙微信群建立

                  董华荣

借问同俦何处去?小南湖畔有沙龙。

裁诗拾韵心声咏,潇洒晚晴仙阁中。


  步董会长小南湖诗词沙龙韵

                  汪昌仑

我欲乘风借鹤去,南湖小憩会群龙。

神仙怎抵时人乐,好句敲成谈笑中。

      贺小南湖诗词沙龙成立

        一一步董华荣先生韵

                    黄邦本

又建琼楼结伴去,文心喜聚好雕龙。

吟诗会友新风韵,再续兰亭日暮中。

                          2018.6.21

              学诗杂谈(八)

        在我学写诗的习作中,以当今国内外时政要闻为题材的作业占了不小比例。写这类习作我以为能起到双重的作用。一是通过诗歌形式把发生的重大国内外事件反映出来,这应是诗歌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的题中之义;二是欲以诗歌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来,必促使自己认真地去把这一事件弄清楚。这样就绝非视听一遍新闻联播或流览一下报刊可能奏效的,而是必须认真地多花些时间去弄明白,有的还需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就促使自己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了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去做,以诗歌的形式,促进自己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关注国内外大事,紧跟时代步伐而思想不落伍。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诗歌习作有时效性,去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2018.08.30.

                学诗杂谈(九)

        2015年江汉区老干部工作局把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离退休老干部组识起来,成立了“银发自愿者”讲师团,深入到部分社区为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去帮助开展并指导文化体育活动。局领导根据社区的基础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社区一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打造江汉群众文化品牌。

        本人有幸作为讲师团的一员被安排到汉兴街常二社区去组建诗词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这是一项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国粹的善举,正合吾意。能在退休后还可发一份光和热,为居民群众服务尽绵薄之力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诗词小组很快就组建起来了,挑选了有一定文化基础并对中华诗词感兴趣的居民参加。刚开始十来人,逐渐就扩大到二十多人了。

        承担起这种社会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为人之师可不容易呀!这就逼着自己要更认真刻苦地去钻研、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这对我学诗而言无不是一件好事。

        授课从最基础的分辨四声,区别平仄讲起,然后讲格律知识,循序渐进。讲课时我将格律的基础知识与唐诗宋词的赏析结合起来,以避免格律条文的枯燥无味。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教导,通过这样的亲历亲为又有了新的感悟。的确如此,边讲边学,边学边讲,师生共同提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认真地背好课,写出教案,是上好每堂课的前提。我每次上课前都得认真准备,翻阅、查找有关资料、有时还得请教有关行家,力求做到所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因而我的讲授还蛮受学员们的欢迎呢。

        在我退休后学习中华诗词的路上这一经历对我提高诗词的研习能力有较大帮助,给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记憶。今晨当我用文字把它记叙下来时,边写边回忆,仍感到十分地有意思呢!

                          2018.09.16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诗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