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听书笔记: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什么样?

一般来说,家庭的教育责任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帮孩子适应学校。这个功能家长普遍比较重视,但容易窄化为学业成绩,而不是帮助孩子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为未来做准备。

第二,帮孩子学会生活,成为有能力、有想法、能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这是家庭独有的责任,但却容易被忽视。

识别两个行为误区

明确了责任,在讲怎么做之前,我们先梳理下,看看有哪些行为误区与责任相悖。

第一种,习惯性外包。

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有两句话:“没时间”和“工作太忙”。因为忙,就把学知识的事全交给了老师,把提分数、学技能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甚至有时候还把孩子的膳食营养交给了外卖。这就叫“习惯性外包”。

我遇到过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焦虑地问:“孩子英语成绩上不去,我又辅导不了,怎么办?”

我建议她只做一件事,每周空出三个晚上,不用教,就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一直陪伴到高考。

后来,她真的听了建议,推掉了所有应酬,每天花一个小时坐在孩子身边。现在这个孩子出国读硕士了。我每次遇见这位母亲,她总是很感慨,现在儿子总会怀念那段陪伴他的时光。

第二种,经验性伤害。

家庭教育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不少家长都投票给手机。有家长说:“不碰手机,孩子就是天使;拿到手机,就变成小恶魔。”在无数次手机抢夺中,亲子关系破坏了,家庭矛盾也随之升级。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家长想的那么严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上网做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学习,包括查资料、发送作业等等;排第二的是听音乐;之后才是游戏、聊天和短视频。

一名中学生说:“爸妈拿手机就是在工作查资料,为什么我一拿起手机就是玩游戏呢?他们越这么说,我就越玩。”

你看,这就是“经验性伤害”,父母总带着自己过去成长中的经验去要求孩子。殊不知,教育学上有一个“镜像传递”效应,也就是李希贵校长常说的:“孩子永远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他们只会成为你的样子。”

改善家庭教育行为的三级台阶

好,识别了误区,再看怎么办。我帮你搭建了改善家庭教育行为的三级台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拾级而上,试着做一些改变。

第一级台阶,重新构建关系。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家庭教育同样如此。那在家庭里,哪些关系需要修补和重建呢?

首先,亲子关系。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私人物品,想疼就疼,想骂就骂。孩子是我十月怀胎生出来的,打不得吗?今天还真就打不得,因为有了法律。

当然不管有没有法律,你都要意识到:孩子不是成人,而是成长中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帮助。

但现实是大部分家长的批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我在《小学生家长必修课》中多次提到一条原则:“随时表扬,定期批评。”也就是说我们要不遗余力地表扬孩子,激励他们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而对于不良行为,要善于转移视线,抓关键问题,在特定时段正式地向孩子提出改进建议。但就这一条,我在后台的留言中看到大量的家长说,做到太难了。

要知道,常态下,孩子良好的行为占85%,不良行为占15%。当你认为孩子没有可表扬的优点时,请记住,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孩子不是因为优秀才鼓励,而是因为鼓励才优秀。”

第二,你和学校老师的关系。

三年的全球报告,我总能收到这样的反馈:“沈老师,你的报告太好了,你讲到的学校也都很好。但我家孩子的学校不太好,老师也不好,该怎么办呢?”

我会告诉家长,当你判定学校和老师不好的时候,关系就开始破坏了。

我知道,现实的中国教育还没有实现均衡优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差异很大。但毕竟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师生相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学业成就。如果你总是埋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这种情绪就会影响到孩子。当孩子不再喜欢学校和老师的时候,教育也就停止了。

因此,无论你的孩子进了什么样的学校,遇到怎样的老师,请在心里默念一条原则:“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润滑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任务:一方面你要经常向孩子传递老师对他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向老师传递孩子对他的喜爱,通过与孩子聊天,获取孩子对各科老师的细节性认可,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老师。请注意,真诚是赞美的生命。

第三,你和爱人的关系。

你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各自对孩子的期待;一起确立在新的一年里,要为孩子做的几件实事儿;也可以摆一摆孩子的优点,看不惯的地方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记住只有父母改变,才能带来孩子的改变。希望你听完这节课,就把这件事放到议事日程上。

关系开始构建了,家庭教育的良好局面就打开了。

第二级台阶,尝试做不可替代的事。

家校合作,不只是家庭配合学校,而是要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不可替代的事。学校要关心孩子的学业成就、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家庭呢,要和学校错错位,做一些学校不能做的事。

哪些事呢?可能你知道的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两件事得由家庭承担起来。但我还要告诉你一个不可替代的家庭作为,就是孩子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

社会性情感是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重要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技能和负责任地决策五个方面。

2021年9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是对全球9个国家10座城市15岁孩子进行社会性情感能力水平测试后的结果。中国参加测试的是苏州。在15项能力中,中国学生的合作、毅力、同理心等能力表现突出,但在抗压和情绪调节能力上分数很低。

那社会性情感能力怎么培养呢?主要不靠学校,靠家庭。学校最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暴露出问题,加以引导。而在家庭里,一个情绪化的爸爸妈妈很难培养出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孩子。

我也知道,要你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性情感能力很强的家长,为孩子做榜样,有点不现实。所以,接下来给你的这一招非常好落地:“少行使权力,多使用规则。”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比如家务分担规则、家庭阅读规则、家庭消费规则,等等。规则不要多,半年确立四五条,贴在家里的醒目位置上。请注意,这些规则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出现问题,你要做的不是批评人,而是回到规则,一起再来学习。

坚持这一招,你就会发现,孩子和你的社会性情感能力都会提升。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学校,你们都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第三级台阶,家庭战略管理。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科维说过:“随波逐流会给家庭带来灾难。”

如果你看到“双减”以后,其他家长还在暗地找补习班就心慌;看到隔壁在鸡娃,就自责不够称职;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时间被占满,而自己孩子悠哉悠哉就紧张起来……这就是随波逐流,是缺乏战略的表现。

要知道,家庭有定力,孩子才安全;家庭有目标,孩子成长才健康。战就是方向,略就是舍弃。明确了方向,又知道了哪些肯定不去做,再加上长期主义精神,战略就浮出水面。具体方法,我在去年的报告中专门讲过,你可以去学习。

这里再送你一招,罗胖亲测管用,你可以试试。这招是什么呢?就是召开家庭会议。

罗胖每周都会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家庭的重大事宜。我有一次遇见他的两个女儿在激烈地争论,争什么呢?争谁的议题更重要,应该放到家庭会议上研究。

哈哈,你看,一个家庭会议,就成了家庭关系的纽带。更重要的是,会议上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会为制定家庭战略提供资源,帮助家长理性决策,而你作出的所有决策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好,这一讲由《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发。再有几天,2022年开始,你就得好好履行当家长的责任了。你帮你识别出了两个误区行为,登上三级台阶。我期待明年这个时候,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的成长港湾。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3听书笔记: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