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幸福人生从未走远:与自己和解,只因明白了这三件事

文:八月半Fly

89年生的人很尴尬,别人问起年纪自己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不知道到底该归入80后还是90后。80后的人不屑带你玩,90后的人又嫌你太老。

不管怎么样,磕磕碰碰中,时针划到了2019年,今年我终于三十岁了。8月份的生日,是在那天我坐在飞机上,一边沉睡一边思考着自己的来路和去路,取下了这个笔名:八月半Fly

在这个人生节点来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三十岁啊,真是可怕至极。那意味着松弛的皮肤、老去的容颜、不再有私密的个人空间。对,我在29岁的尾巴上,生了个娃。

可真的当三十岁突然溜到了我面前,我只是淡然地接受了,也有那么一丝丝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能为力。

五六岁的时候,父母问我以后的理想是啥,我说长大了要当官,爸妈说,真好。

十六岁的时候,老师问我以后想去哪里读书,我说要考清华北大,老师说,真好。

二十三岁的时候,朋友问我你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我想成为马云,朋友说,真好。

三十岁了,我既没有当官,也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更没有成为马云那样的企业家。但现在也再也没有人问我,你以后想干什么了。

我依然扬起风帆在人生的大海里乘风破浪。生命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终于开始理解了三件事。

01 与自己和解

生娃那段时间在家里呆着,看着窗外热热闹闹的世界,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牛逼的人看多了,而我的前半生也就不过如此。童年时浑浑噩噩的习性延续到了成年,在大学里读了一个不讨厌也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第一年找了一份不咸也不淡的工作,年轻时缺乏对自己人格特性的深度挖掘,随遇而安走到了今天。虽然中间做了几年创业,但始终离我的内心设定的价值观还相去甚远。

有一句谚语说,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清。我意识到,我这辈子不可能考去清华北大,也不可能成为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在那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就是个极其平凡的人,扔在渺渺人海里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我很痛苦。甚至有一段时间开始思考过去和未来,想一些哲学问题。我回不到过去,因为我没有多啦A梦的时光机器。未来是什么样子,9102年的新新人类会用脑电波交流吗,我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不出意外我活不到下个世纪初就要化成灰烬了。唐诗宋词多美好,太空时代多美好,可我好死不活地卡在这个中间时代,多么无趣。

这些问题想多了人就会变傻。忘记是哪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通人不要钻牛角尖想那些人生、哲学、宗教、鬼神问题,想多无益,因为你也想不明白的。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很长一段时间,我反复咀嚼着苦涩的人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有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像雷一样劈醒了我。

就像很多人生哲理我们从来都知道,却始终活不好这一生。我开始认识到,我为什么要浪费现在的时间,为过去的苦涩买单呢?难道我到了四十岁还要恶性循环下去吗?

即使是路边平凡的野花,不也在努力开得芬芳吗?你得好好想想,你希望怎样度过你的一生呀。于是我辞去令人心烦的工作,沉下心来开始看书写字,每天雷打不动写2000字以上,给公号投稿,成为一名专栏写作者,这年正好30岁。

与自己和解,最重要的就是接纳自己,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喜悦和力量。

02 与父母和解

生娃之后我爸妈过来杭州帮我带宝宝。我妈带娃观念跟我有些冲突,有一天因为洗奶瓶的问题,我跟我妈争执不下,我妈说,你小时候还不是这样带大的!我突然冒出一句,我没有童年。其实这话是很没道理的,我爸妈在家陪伴我到十岁,后来离开家乡去工作了,把我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所以说我的童年他们其实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场的,我不算留守儿童。

之后的很多年,我们彼此忙于学习和工作,两地分隔。现在他们退休了,我生娃了,我们又住到了一起。但其实中间的每年都是在春节短暂地聚几天后,匆匆离别。

王尔德说,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成年后的我意识到,原来父母真的老了。他们的腰背已经弯曲,不会使用手机app,变得有些偏执。我让我妈给手机上装一个共享单车软件,即使教了很多次,她依然说自己不会用。微信倒是学会了。

年轻的我,有时会在心底埋怨父母不跟上时代,也曾羡慕过别人父母会给子女准备优渥的资源,而我却生来就要像个女战士般拼搏。而实际上,人的痛苦,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罢了

我开始接受父母的平凡。我开始明白,一个人最大的勇敢,是不再与父母的平凡为敌,而是接受他们的平凡,然后再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不平凡。父母年轻时候也是跟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不是神,也有他们的性格局限。然而,在那个年代,他们给我的,已经是他们能给的全部了。

高晓松曾在《奇葩大会》上提及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他说因为和父亲关系不好,他的前半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直到40岁之后,他才慢慢摆脱不好的性格,真正地走了出来。

心理大师萨提亚说到: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现在“原生家庭”这个词已经用烂了,甚至很多人把自己成年后的很多问题都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后,苏明玉的人生逆袭掀起了一阵讨伐原生家庭的高潮。苏明玉真的原谅了吗?其实并不是,她只是选择了与自己和解,不再计较那些伤心的往事。

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现在父母已变成了平凡的老人,他们的性格局限只会放大,甚至变得更偏执,不可理喻。

和父母和解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余生不长,我只想和平凡的父母,留下平凡的人间记忆。

03 与孩子和解

每个新生儿的妈妈都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家的娃跟别人家的都不一样。我当然也不能免俗。

3个月会抬头,觉得我宝简直是聪明的小乖乖啊。

4个多月偶然发出baba,觉得我宝真是语言天才。

5个月第一次吃米粉一勺都没漏,这简直了,连吃饭都这么厉害.......

可忽然有一天,惊觉15个月的她还不肯一个人走路。尤其站在10个月能跑会跳的孩子旁边,老母亲很忧心。

我意识到,我的孩子未来也大概率跟她爹妈一样,活成一个平庸的人。我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为什么要去对孩子报以高期待,这样对她的人生公平吗?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园丁与木匠》,里面有一句话这么说,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了给他们的旅程提供供养。

父母的天职不是去塑造孩子的人生。所以,我会尽我可能地给你的成长提供最好的能量,至于你能长成一朵争奇斗艳的玫瑰花,还是一朵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草,我都会开心,因为那都是我爱的付出。三观正确,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这是我唯一的期待

渴望出人头地,是一种最漫长的折磨。我们这么折磨完自己,就开始这么折磨孩子。而事实上,注定99%的孩子终将平凡。接受平凡,让孩子学会在平凡中享受快乐,这是与孩子的和解,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人生如渡河,渡人亦渡己。

30岁的我,终于与现实和解。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平凡人生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是八月半Fly,有观点的宝妈。持续分享读书和生活,喜欢请关注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而立,幸福人生从未走远:与自己和解,只因明白了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