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2022年10月15日中原焦点团队刘永利分享1116天。刘永利第五期读书打卡第63天,持续读书353天,今天阅读《建构解决之道》,收获如下:

咨询师在辅导当事人时,常会听到当事人说“我是很想这么做啊,但是又因为……(某困难),所以做不到”。当事人提及去解决问题会遭遇到的困难时,如何克服这个困难,或许就可以变成完成大目标下需要先达成的次目标了。例如,当事人说:“我很想考高分啊,可是我无法专心读书。”“我很想不要偷拿人家的东西,可是我忍不住”此时,“如何让自己可以专心读书”“如何能够忍得住,不拿别人的东西”就成为下一个优先与当事人深入再谈的小目标了。

当有“克服困难”这个次目标后,咨询师可以先用前述的奇迹问句引导当事人,让他描绘克服困难之后的美好愿景中当事人会自然表现的行为,找到一些可以现在立即开始做的方法,也可以用假设问句引导当事人思考:

如果你能专心读书会是什么样子?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能忍住不拿别人的东西,那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是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如此方比较可以刺激当事人去思考能专心读书以及懂得克制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以例外问句引导当事人去发现何时曾有读书专心的样子或曾做到忍住克制的经验,以及如何做到的方法、如何多做到等。

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次目标时,除了可以采用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等技巧之外,咨询师还可以特别针对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态度加以介入。

除了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外,当事人对于克服困难的动机,意愿的高低,信心的高低,有把握度的程度,愿意尝试的主动性高低等相度,都值得咨询师多去关注。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平凉问题询问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动机,信心,主动性等相度之分数的高低。这除了科室咨询师理解当事人之外,也可以从此处去引导当事人:需要发生什么才能使分数上升一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