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全县的新上岗教师培训开办,50多名新教师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回想四年前的自己,和很多的年轻教师一样面对很多关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困惑,因为互联网的机遇,其后参加了第一节青椒计划、互加计划、N师学院、兴成长计划、未来学校、嘉学院、全国智慧校长领导力云论坛等网络研修培训,今天听课的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是真正的网络培训受益者,从一个教育新人到学校建设的参与者,互联网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学,在今年全县延迟开学的后,自上而下的集合全市优秀教师进行学科单元整合课程直播200多节,自下而上的以学科老师、班主任开设的周课程让学生全天候在家进行系统多样化的学习,真正高效的实现了依托信息化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从反馈监测的结果比较好,从学生、家长、老师都在逐步的适应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对于网络学习,只要教师本身不拒绝成长,在互联网+模式中持续的进修成长,下面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与当下教育环境的现状谈一以几个问题。
一、网络培训带给教师的成长
1.学习的机遇(机会):尤其新上岗教师需要更快的融入教育环境,快速成长,避免很多弯路。每一次的困惑也会变成机遇,如果我们把他放在脚下会成为阶梯,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从新上岗教师培训开始,在假期能够以云平台的形式参加青椒计划、互加计划、兴成长计划等线上优质课程,形成实时评价、互动、总结反馈,持续进行重复性研习,进行深度思考。
2.身份的转变:从“老师教+课件辅助+学生学”变为“平台+多种电教手段+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空中课堂、翻转课堂等),从教师的个体到助学,进行参与性学习,从教师到班级管理到学校中层,参与学校的规划建设,形成身份的变量,让更多的老师发掘到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勇于面对和改变。
3.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方式),陶行知先生说:“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在教师身份中我们永远是个学生,在每次线上课程推送时,只要有时间便会点击进去听课,在生活中将这种听课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朋友圈少了些许生活气,兴趣中多一些好习惯,逐渐淡化了视觉化的刷屏,多了笔下思考的记录,养成终身学习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终身课题。
4.拥抱互联网技术:随着信息化的教学提出,从教育系统开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培训与赛课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更好的提升了课堂的活力,从一直粉笔,即使有电子白板情况下机械化说教方式发生了转变,从教学、备课、教研、赛事等方面每个人有自己所擅长的技术,101ppt、学乐云、智慧云课堂、希沃白板等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家校联动的线上评价方式进入实践中,只有善学的老师才能影响更善学的学生。
5.榜样的力量,每一个优秀的老师会有更优秀的老师,基础教育出现师资年龄比例失衡的情况多有出现,但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让整个学校的环境更加充满活力,在全县实行了青蓝结对工程,进行三年的短期培养,五年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学习中不止有身边的榜样,更有跨界跨区域的榜样,只要他在擅长专业里不断的实践,就值得我们虚心请假学习,通过青椒、互加计划培训出来了很多勇于变革的教师。在当下的乡村教育中青年教师小环境中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勇于拥抱未来的老教师更是学校发展中宝贵的财富。
6.坚持阅读写作,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前的我们没有条件读书,而现在有了书变的更加懒惰,当用时方知他的珍贵,在自我成长中阅读占了重要作用。在参加网络研修时,全国云伴读的老师特别多也特别坚持,把阅读作为学习的必要途径,从青椒计划开始陆续写作超过200篇,累计文字超过60万字,觉的阅读写作会上瘾,觉得这个事很酷,因为阅读改变了学生、从班级阅读到亲子阅读,阅读写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部分,将好的习作思考投稿金塔教育、或形成小论文课题,进行深度的反馈,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恐慌于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写作无从下笔,只有解决知识的积累,才能知识的输出,从第一届青椒毕业的很多老师持续进行写作,开始用个人公众号与大家分享教育的点点滴滴,很受鼓舞,因为写作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就我县而言,担当者高品质阅读项目引进两年多,影响很大,书香校园、学校、班级读书会、民间自发成立的读书会持续在开展阅读活动,也是进行全民阅读的初步实践。
7.学习共同体:在互联网形式下学习共同体已走向深度学习,通过培训与全国不同区县的老师建立共享互学的朋友圈,这是一笔财富。从自我对话到与他人对话,形成资源共享,学会分享,我们的社群化学习才更具力量,我们的学习圈变的更加广阔,瞬间发现全国各地都有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小伙伴,因为彼此的分享我们可以整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从一个人的力量见证无限的力量。从重建师生关系,多元化学习共同体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未来互联网下多元化学习共同体更加聚焦解决教育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未来教育更会关注“人”,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智慧。
二、新生代乡村教师面临的问题
1.对基础教育的定位不清晰,目标导向性不明确,迫于经济的压力,现阶段选择了教育,但需要很长一段的适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明确。
2.面临所教学生的特殊性增多,班级中收留儿童、贫困儿童、单亲、特意体质学生占比大。
3.没有形成持续学习和阅读的良好习惯,容易遇到突破情况无法解决,成长中面临最大困难还是课堂经验不足、基本功欠缺、理论知识匮乏,成长比较慢。
4.在家庭教育薄弱的当下,处理家校矛盾,形成和谐共育的能力与实践不足。
5.自我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职业倦怠感,由于考核体质的不完善、教师成长动力不足。
6.对未来教育的认知不够,将自我成长、网络研修当做一种负担,拒绝情绪大。
7.以成绩论的教学质量与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性发展的未来人才统一性不强,以学校为依托的环境并不是最理想的成长环境。
8.教学之外的文件太多,削弱了教师钻研学习的时间、空间,造成教师身心疲惫,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今天早上刘中英局长在开班仪式:紧跟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讲座中对全县的宏观形势做了通报,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荣誉制度、编制职称等7方面汇报,四年中金塔教育有很大的提升,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自我成长的成了阻断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互联网背景下未来教师的成长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形态的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从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角度,而不是从知识怎么讲清楚的角度设计教学。教师的职责从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学习活动。从主讲到助教,到参与者。
1.未来教师要成为最懂学生学习需求的人(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1)我们要主动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读懂学生的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
(2)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研究学生是怎样学习和成长的,读懂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品质、价值观等。
2.未来教师要有创设课程的能力(这才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个好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师,重组课程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1)将现实生活引入课程,让书本中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意义。比如彩虹花和阅汇二十四节气融入的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习俗活动中对话自然万物、对话人文经典、对话传统艺术,既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有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知行合一。
(2)用完整的课程育完整的人,通过跨概念、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式,建设以主题呈现的学校课程体系,弥合分科教学对知识的割裂。
比如,在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了语言学习、美术、社会实践的统一体,课本中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从教室走进大自然,用平板电脑记录自己眼中的春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讲述出了一个又一个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故事。
(3)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根据学科特征和课型内容灵活设置长短课或大小课,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当下课程的设计属于一个常态,无法改变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根据课程特征灵活安排课时。“基础课时”35分钟,主要用于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整合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0或15分钟,用于晨练、晨诵、习字等;“加长课时”90分钟,用于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未来教师要成为联结新事物的规划师(这才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方向)
(1)让专业的人更加专业,未来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当你的课堂教学质量越高,越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可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水平,他们进入到一个连教师都未曾涉猎的领域。因而要善于借助技术的力量,联结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2)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学校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社会应该向学生打开,接纳他们,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成长服务。比较贴近于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等,告别说教,走进体验、学习探究。
四、未来教育主要突破的新方向
1.“互联网+学习”落实好以终生学习的课题(常态化、特色化)
2.“互联网+教研”反思打破时空的限制(智慧云平台)
3.“互联网+阅读”适应对教育知识的储备(班班有个图书角、云上读书会)
4.“互联网+家校”依托区域特色建设发展(金色童年直播间)
5.“互联网+模式”跨地域专业化网络社群化学习
无论“互联网+教育”如何发展,教师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教师不变,再美好的教育变革也难以实现。在“发现教师”的同时,也要“解放教师”,只有“解放教师”,才能真正“发现教师”。
信息化是送给每个孩子最好的礼物,而走在前面的正好是乡村教师,在接触到互联网信息化浪潮中已经面向未来,而面向未来并非已经拥抱未来,在变革的同时教师如何去面向未来需要什么。每一个学校都需要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当下教育实践的创新至关重要,要清晰看到未来教育清晰的路线图,面向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更在于老师。对于农村,对于孩子的改变,这也是青椒计划和互加计划最重要的关键词,每一个变革前的老师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标签,坚持,影响,创新……而每一个标签正好是未来教育需要的老师。
互联网+时代给教师们带来的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要有线上专业成长圈的融合,更要有线下教学实践的创新。与以教师教学能力、个人经验、主观感受、教学传承为主的传统教学实践方式不同,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实践要更多地体现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的教研合作、基于个性张扬的教研自由。
随着每一次不断的学习,化为勇敢的尝试,不断的在渗透,融合,重组,质变中进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唯愿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共适应,共成长。让我们一起追梦的年轻教师紧跟新时代,勇担新使命,通过本次西部教育论坛的信息化议题的重要信息,能够更好促进成长,改变当下首先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