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人,父母和老师谁更重要?横行的溺爱已撕裂了教育的本质!

孩子成人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作用谁的更重要一些?对于最近网络上因教育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和悲剧的热烈而又痛心疾首的讨论,网友们讨论的尽管热火朝天,但讨论似乎一边倒地去抨击教育践行的误区,却忽略了教育的最本质问题,即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实事求是地说,不少网友似乎也能意识到这一层次,但却只是把教育的这一本质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没有进一步去区分,在教育的这个多维目标中,哪些素质是一个学生最急需的和最根本的,哪些又可以在终身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水到渠成?

为什么一个12岁的孩子因父母严厉管教他不要抽烟就敢于用20多刀来作为如此极端的回应?被强制管制时竟然还说“我杀的是我的母亲,又不是别人?”

一个已经33岁的成年人,即使过了20多年仍然还会念念不忘当年老师对他的掌掴,如今又将仇恨演绎成马路上众目睽睽之下的回赠?还说“我可以向全中国的老师道歉,唯独不包括他!”这又该是多么让人痛心的撕裂?

深圳一对父母无所不用其极地虐待自己的才上小学的女儿,孩子在如此的暴烈对待中竟然不哭不闹不躲,这又该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和麻木?

不用再列举那么多沉重而又让人气愤填膺的实例了,但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12岁的儿童弑母,33岁的中年人回赠老师当年的掌掴,还是父母残忍地虐待自己的女儿,都明确地指向了一个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共同的原因问题,那就是问题的制造者的“成人”的问题!

而对于“成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谁更重要?是父母还是在校老师?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会始终处于割裂和撕裂的状态,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合力,更别说相得益彰的理想状态!

一个学生能够成才的最大动力是什么?只要内心不含偏见和主观臆想,说是责任感应该都能接受!而最初责任感的产生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教,或者说是父母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日常熏陶!父母生活的付出和不易会通过犹如“润物细无声”爱的方式灌输给孩子幼小的心田,“一岁看大,三岁至老”,说得就是父母的家教的重要性!

但可悲的是,好多父母倒也都懂爱,可他们却把“爱”定做成了“溺爱”!让这种近乎变质的爱整日狂轰乱炸于孩子的成长中!“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的心态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于是两只没有爱的原则的大手培养出了不具备责任感、感恩的心和不知敬畏的“小皇帝小公主”!

试想没有责任感怎么会把感恩父母的心情演绎成学习的动力?没有感恩的心怎么会把学习升华为自觉的学习提升过程?没有责任感和感恩的态度又怎么会养成敬畏之心?又怎么会知道做人的是非曲直和底线高压线?又怎么会明白“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的道理?

责任感的严重匮乏最终让孩子们颠倒了是非曲直的标准,混淆了真善美假恶丑的分野,抹煞了道德和良知的最后一抹温情!这也就是为什么12岁儿童弑母后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杀的是自己的母亲,又不是别人,与你们何干?”那对深圳家长虐待孩子被别人提醒这是违法时,换来的是“关你屁事”的回答又是多么地自然和顺理成章!

也许我们要说学校教育完全承载这样的教育任务啊?要不“教书育人”是喊着来自嗨的吗?

可我们又看到了现在的学校教育的现状了吗?家长打着溺爱的大旗,老师们少有不和你意的举动,动辄就向老师兴师问罪,老师们甘愿奉献的志愿似乎已经被家长们的维权意识吓得噤若寒蝉了!这倒不是说老师们都不负责任了,而是他们几乎都把“教书”当作了自己的主要责任,至于“育人”有家长们苛责的对待,又有几人敢冒丢掉工作之大不韪来以身试家长们的“溺爱执法”呢?

于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在“育人”方面脱节了!而这方面的脱节又怎么不会影响“教书”呢?

孩子成人家长是关键,在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些不能相得益彰的时候,孩子成人以及成才家庭教育尤其是关键!尽管我们都不愿承认这样的窘迫现实。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成人,父母和老师谁更重要?横行的溺爱已撕裂了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