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小明和妈妈去逛超市时想买个玩具,妈妈说:“不可以。”
过了一会,小明不死心,又提出要玩具,妈妈仍然拒绝。
小明于是哭着闹着求妈妈!妈妈不理,小明继续哭,妈妈生气地说:“你哭就更不买了!”
小明就开始耍赖,边哭边摇晃着购物车,妈妈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以免哭声影响他人,小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哭得满地打滚,妈妈措手不及,也觉得丢脸,只好妥协买了玩具。
相信不少家长都碰到过跟上面类似的情景,孩子哭着闹着要买玩具或零食,自己实在受不了孩子的哭闹,最后迫不得已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不能因为孩子哭、耍赖,心软就顺从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拿捏家长,以后变本加厉。
拒绝是一门学问,必须使用得当。否则用错了地方,反而会坏事。不合理的拒绝不仅达不到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家长要学会合理地拒绝孩子。
一、合理的判断
首先让孩子陈述理由,耐心倾听,做出正确的判断。很多时候,家长不听孩子陈述理由就武断地拒绝了孩子,导致错误的结果。
其次,换位思考。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应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判断,而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最后,把握好方寸。要明白拒绝孩子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不能因怕失面子而将错误的拒绝坚持到底,如果发现自己的做法错了,一定要及时调整,敢于对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立即修正自己的做法,以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二、制定规则
制定家规。对于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矛盾的事情,需要父亲与母亲,父母与孩子共同协商之后,制定一个全家遵守的做法。
由于很多事不可能提前预见,所以有时家长会反对、拒绝孩子临时提出的要求,这时家长也要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议。
尊重孩子,告诉孩子理由,取得孩子理解,在拒绝孩子的同时,可以给孩子提出更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在孩子对家庭有安全感,且已经建立了比较明确的规则观念的情况下,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三、坚持原则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时,必须明确拒绝,而且不论孩子如何哭闹都不能妥协,不能因心疼孩子哭闹而改变想法。
否则孩子一旦发现能够通过哭闹的方式达到目的,他们就会养成习惯,拿哭闹当作要挟家长的手段。
最好在孩子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就坚持不妥协,使孩子明白哭闹也无济于事,同时我们还要给予孩子共情,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引导。
四、态度一致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导致孩子养成“看人下菜碟”的性格。
例如,奶奶对孩子很溺爱,有求必应,而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那孩子和奶奶一起的时候就会当小霸王,任性、脾气暴躁、控制欲强,而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当乖宝宝,柔顺、乖巧、文明礼貌。
还有,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时,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谁是正确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就会失去权威。
为了保持对孩子的教育一致性,家庭成员之间平日要加强的沟通。针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态度,在出现问题时保持一致的做法。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才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五、接纳情绪
当孩子的要求被拒绝时,难免会感到受挫,引发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哭泣,发火、难过等等。
这时家长要努力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哭出来,不要强打强压,进行一定的疏导。不要急于转移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面对现实,这时我们可以安静地陪伴孩子,以关爱的目光注视他,也可以拥抱他,抚摸他。
等孩子情绪平静后,把拒绝的理由告诉孩子,并且明确地告诉孩子,“虽然我拒绝了你的要求,但我依然非常爱你。”让孩子明白,我们拒绝他是为了他好,是为了帮助他。
我们的拒绝是只对事不对人。这样孩子往往就在哭闹等的宣泄之后,坦然地接受我们的拒绝。
六、合理的建议
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之后,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给孩子提出些合理化建议。
不能只单纯拒绝后,便不管不问,拒绝孩子是使孩子得到一次成长的机会,使孩子学会判断哪些事适合自己做,哪些事不能去做,决不能对孩子进行全盘否定。
儿童教育家埃斯特斯曾说过:“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可以满足他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我们是绝对可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我们也务必要知道:无条件的付出,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