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艺术品能价值千金?从这套书中可以一窥究竟

1

我从小喜欢画画,也算有些许天赋,但没能学下去,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

于是,对艺术的向往,在我而言,就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冲动,更有了一种靠近过却仍错过的执念。因为这股冲动和执念,我就不由自主会去接近艺术。去年去北京旅游,我就特地抽空去了趟美术馆,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想要好好观摩大师们的杰作。

然而,我高估了儿子的耐心,他终究还太小,即使爱画画也还不懂得去欣赏一幅画。而我自己,更是粗心大意地连眼镜都忘戴了——眼前的画都像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于是,没过一会儿,在儿子的第N次催促下,我就带着他丢盔弃甲般逃离了美术馆。

image

经此一来,我更加认定,要欣赏艺术,必得具备两种素质之一不可,要么是深厚的知识基础,要么是一颗能沉得下来的心。

心境这东西,看似简单,却是最难的,这牵涉到一个人过去的种种学识经历,际遇造化,也牵涉到一个人的本性和年龄,是镜中月水中花,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知识却不一样,它就在那里,只需人花时间去了解罢了。那么,这便涉及到一个人有没有必要去掌握艺术知识,又应该什么时候去掌握的问题。

艺术,当然不需要人人都掌握,更没必要人人都掌握,没有它,人们可以照常吃饭、生存,它也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件奢侈的、无用的东西。

但是,奇怪的是,无论哪个年代都少不了艺术,它贯穿了人类整个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远古时期的简单壁画,到当代的各种先锋艺术,人们都在通过艺术传达着内心的情感和某种精神。人类之所以伟大,恰恰是因为这种区别于其它任何动物的精神和情感,在人世间不断地流淌、延续,无意间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艺术:让人成为人》里就有这样的描述:“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和哲学家改变了人类意识的进程,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我们的祖先所不曾梦想过的选择:体验发人深省的东西、美的东西、与众不同的东西、常常是令人震惊的东西。

image

纵观历史,艺术的繁荣和经济的繁荣通常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艺术家就会积极投身艺术,成就艺术的繁盛;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艺术家们会收敛身上的光芒默默扛起锄头参与劳作。

那么,当我们发现了艺术的伟大,当我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还有什么理由摇头拒绝摆在面前的艺术盛宴呢?如果我们已经错过了,难道不想让孩子去接触一下吗?

尽管接触的人再多也未必能出现几个大艺术家,但接触过艺术之后,人的心境会有说不清的变化,就好像在心底开垦出一片荒地,指不定在哪天就帮助自己度过了难熬的心灵饥荒。而孩子是充满灵性和想象力的最好年纪,让他们去接触,更可能开辟出精妙绝伦的世界。

因此,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纸上随意涂抹的同时,引导他们去看一看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也许就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了。

引导孩子们看艺术家的作品,其实并不容易,很多家长既不懂也不会说,没办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最近入手的这套《儿童艺术大书》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套书是英国费顿出版社主编的儿童艺术启蒙读物。英国费顿出版社成立于1923年,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艺术出版机构。《儿童艺术大书》分为黄、白两本,每本书各选了从14世纪一直到当代艺术中,最著名的30位艺术家以及他们最有名的作品(不过唯独没有中国的艺术,让我相当遗憾呀),是非常好的为孩子打开艺术世界大门的启蒙读物。

image
image

2

那么,这套书是如何介绍艺术的呢?

首先,艺术要懂得观察。无论是鉴赏画作还是落笔绘画,观察是第一位的,线条走势、颜色分布、明暗光影等等,都需要一双犀利的眼睛去辨别。观察这个能力确实有很多天生的成分在里面,但毫无疑问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儿童艺术大书》很多地方都在引导孩子如何观察。

就拿《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第一页的这幅画来举例,我先问儿子,你觉得这幅画里有什么声音吗?他看了一下,马上告诉我,嗯,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水的声音,还有一个是跳板震动的声音。我再问他,还有别的吗?他又回答,没有了,因为没有别的人,这些树和房子也是静的。

image

再拿《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中的这四幅画来说。按照年龄大小,你能把这4幅画排下序吗?

image

当我这么问儿子的时候,他就仔细看了一下,按岁数从低到高,指出了4231的顺序。

问他为什么这么排列,他说因为前面两个人没有胡子,后面两个人有胡子,再问他还有没有看出别的,他就说不清了,但他的大体感觉是对的。这四幅画其实画了一个人四个时期的样貌,等我把正确答案(2431)告诉他,他还很惊奇地说,没有胡子的那两个人是女人呀,怎么这些是同一个人呢?

但也从这里开始,这些他自己翻过一遍觉得无聊的画,成功地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开始愿意去好好琢磨眼前这些画了。

接着,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艺术中的情绪。

比如下图这个男人,我问儿子,你觉得这个男人是自信还是不自信的?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信。

image

还有这个船上的女人,我问他,你觉得她开心还是不开心呢?他说不开心。

image

等他回答完,我再把这两幅画的故事告诉他,他就很愿意听。

这些是简单浅显的情绪,还有印象派画作、抽象派画作中表达出来的情绪会更难以琢磨,却也表达了一些更深邃的东西。有些东西并不要求孩子现在就懂,只需要给他留个印象,就好像在黑暗中给他点起一盏小灯,他总有一天会驱散所有的黑暗,明晰地看清那个世界。

熟悉我的人估计都知道,我推荐绘本,都会给孩子讲过之后才写内容。这本书其实收到几天了,之前孩子不在家我就没有写,等孩子回来给他讲过之后才写。

我认为,既然绘本是给孩子看的,那我尽量还是要避免仅仅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读它,给孩子讲了之后,就可以参考孩子的视角,得到不一样的东西。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我也能知道,在让孩子接受时,家长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它。因为据我所知,有很多家长把书买回来给孩子看,发现孩子觉得没劲就认为书不好。这样我就觉得很可惜,童书的价值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去发掘的。

比如这本书,直接给他读文字,作为他这点年纪的小孩来讲,他是不怎么接受的,会说无聊没趣。那么,看了内容之后,用简单的话来说给他听,换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提问,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孩子会特别愿意听我讲。

那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儿童艺术大书》这套书给我们展现的不同艺术形态。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堆糖果。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会觉得这种艺术莫名其妙,十分难以理解。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糖果是为了纪念一个人。

image

作者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为了纪念他那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好友罗斯,在墙角下堆了和他好友去世前相同体重的糖果堆。人们前来参观这个艺术品时,还可以拿走一两颗糖,当糖越来越少以致消失时,也就象征着现实世界中的罗斯也这样消失了。

但奇妙的是,人们拿走糖果之后,也会补充新的糖果进来。这堆糖果并没有消失。这就非常有意思,就好像虽然有的人去世了,可是他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一样。

这个艺术品恰恰能够以这种动态的形式,表达出这种意义。这让我感觉非常新奇,觉得理解了一种新的东西。我儿子听过我的讲解也能明白,再把这个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在他用稚嫩的嗓音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教儿子画画的老师曾说过:“无论什么都可以称为艺术,只要作者可以自圆其说,把它解释出来就行了。”当时我觉得自己懂了,但其实没有真懂,而现在,我想我应该彻底明白这句话是怎么一回事了。

像这样的故事,在这套《儿童艺术大书》里还有很多,里面多次提到,每一幅作品里面的细节都是有其存在意义的,有很多细节代表的含义随着画作的毁坏、艺术家的去世,就成了一种谜团。去欣赏一件艺术品,有时候也是和艺术家对话的一个过程,你会因为读懂了艺术家的心思而窃喜,也会为艺术品所展现的魅力而倾倒。

唯一的遗憾是,书中并没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中国艺术不值一提吗?当然不是,中国艺术有着另一套复杂的体系,也许是外国人所难以理解的,所以他们并没有把它们收集在内。那么,不妨留给我们的后辈去探索吧,让他们不断地攀登艺术高峰,去创造新的艺术世纪。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艺术品能价值千金?从这套书中可以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