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讲给孩子们的心里话:【爱的教育】之“自律”与“自由”

      我亲爱的孩子们,最近两个月来因疫情禁足在家多了更多与你们朝夕相处的机会,从而也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所以总想写点什么分享给不断长大的你们,甚至想好了系列主题名【爱的教育】。但因为想得太多,反倒不知道从何写起,今天因为接到大J姐姐(快14岁了)班主任的委托,给年级公众号写些有关“自律”话题的家长寄语给学生们。于是有了这第一篇我要讲给你们的心里话:


亲爱的孩子们(建议12岁~大学毕业):

      在你们这样的花样年华,对越来越广阔的世界和你们的未来,一定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期待和梦想;而且也常常被越来越多的新生的事物所吸引,渐渐地你们对自身和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渴望自由,渴望自我的展现,渴望与时俱进和获得更多的人认可(包括老师、家长和身边的朋友,甚或越来越多网络联结的陌生朋友们),对不对?可是又有越来越多的学业和父母的唠叨总是会时不时打搅甚或限制了你们的自由从而不爽,有没有?那么关于自由,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作为父母,我们又是怎么认知的呢?今天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一起聊一聊“自律”与“自由”的话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自律的话题,有些父母在聊天中,也常流露出因为孩子不够自律,所以不放心,担心孩子虚度年华,所以不得不盯得紧些。于是乎,亲子关系在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日益对抗。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其实都不应该是靠自我约束来每天度日的,那将多么痛苦不堪呢?所以我不喜欢大家用“自律”这个词。我认为它的正解应该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情,不是靠“律”而是“由”于心底而发的自己所想而所做。

      面对全新的时代,作为你们的父母师长,和你们一样,其实我们也在不停地学习,尤其在如何做好父母,如何培育协助你们成长方面,我们一直都在不停地探索。“真正好的教育,是提供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不要让孩子成为工厂里制造的罐头。”似乎已经成了很多父母的共识。所以,请注意,这里用的是“自由”。

      今年突入其来的疫情,我们被禁足在家,虽然学校安排了网课,但你们也确实比在校学习有了更多可支配时间的自由。自由真的来了,你们是如何由着自己去做的呢?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记得复旦大学女神教授陈果曾经就自由的含义有过这样的阐释:

      自由不是破格和过界,比如逃课去打游戏,因为它不能让你获得内心长久的安宁和愉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干嘛就干嘛)),因为虽摆脱了外界束缚,但又被自己的欲望牵制和奴役;自由不是刻意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因为这种刻意求关注太过俗气,而自由是世界上最不俗的东西;自由不是模仿任何人,而是成为那个本来就独一无二的你自己。所以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自由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清明安和的心境,就是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进自己生命的乐章。

      所以关于自由,它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更应该是一种长期追求的人生状态;是我们成为哪种人的一种自我设定。节奏是个非常关键的词,它其实就是韵“律”,所以这里终于将“自律”与“自由”扯上了关系,也就是先有了“自由”的目标和状态,才自然而然有了“律”,也就是节奏。而这样的节奏又会反过来促进你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由。那理解了“自由”的含义,我们再来回顾下我们疫情期在家的时光,除了上课,我们其它时间又是如何安排的呢?你找到自己的节奏了吗?

      如果你们还疑惑自己的行为和安排是否符合终极的自由,我再来教大家一个小方法来进行一下辨别: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把你所作的事放大100倍,你来理解它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即获得满足和清明安和的心境。比如上课学习?比如阅读?比如看电视?比如看电影?比如打游戏?比如无所事事……

      所以如何获得真正意义的自由,其实是立足人生,立足未来看待现在的自己。在你们这个年纪,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们去探索的奥秘,你们需要长出多支触角与这个世界、与这个宇宙产生链接,才能越来越懂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台湾才女“文案天后”李欣频在她讲给在读大学生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提出过栽培自己的5个通道:与书本做朋友(包括在校学习和课外阅读)、通过电影了解不同的人生、通过旅行去实践不同的活法、通过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碰撞出更多的创意(人际)、以及通过学会聆听和关注新闻来警示自己尽可能摆脱意外和困境(环境),由此逐渐建立和增强自己的处理系统。我觉得同样适合你们这个阶段。

最后,再把《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请开始想想自己的未来,然后回到现在的每日中来。预祝亲爱的孩子们早日找到自己的节奏(律),做独一无二的自己,那将是你们的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妈妈讲给孩子们的心里话:【爱的教育】之“自律”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