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review的一些思考

只有刺痛内心,才会带来真正的变化。

今天,是我加入新公司半年后,做review(类似于述职报告/复盘会/总结会)的日子。没想到2个小时的review,让自己剥掉了两层皮。一层是自己剥下来的,一层是伙伴们给剥下来的。

过去半年的成就事件;遇到得最大困难;最大的成长收获;对自我的反思;对愿景使命价值观的理解;伙伴帮忙梳理,给到建议,赋能彼此。

真的是应了那句:进门有准备,出门有力量,过程有苦痛,每次有期待。

Aha Moment

到初创公司最不适应的一点:变化,变化太快了,变化太多了。。。那就终觉就像是:我还来不及上马,马就已经跑远了。。。对于“拥抱变化”这条企业价值观的理解,是感受最深的。

半年经受大大小小22个项目,做成6个,半途而废8个,胎死腹中5个,还未开始2个,等等等等。。。善以“盯目标”+“拿结果”为导向的我,做完整个项目复盘后,看到结果层面时是崩溃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1.公司层面战略定位在去年是不清晰的。

2.伙伴们思维活跃,提出的新项目想法层出不穷,但项目审核阶段对终局思维和可落地性不够强。

但是反过来一想:其中这种不稳定性,在初创公司是非常正常地。这就是初创公司在价值创造上的意义。

1.伙伴们小步快跑,不断地迭代试错,多种尝试去跑业务逻辑。

2.自己就是整条业务链的总指挥,更多责任,更多尝试,一个人能够活成一家公司,而不仅仅只是一颗螺丝钉。

期间的道理,今天豁然开朗!从及其确定性的环境--->不确定的环境,挑战的是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如果说反脆弱的反面就是坚强、坚韧。那就像一个纸团被扔在地上,不会摔坏,但是也只是维持了原貌,这还不够。

和纸团相反,乒乓球扔到地上非但不会摔坏,反而可以弹得更高。乒乓球拥有的就是脆弱反面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不是脆弱的反面。而是在面对脆弱时,在不确定性中获益

摘自《反脆弱》一书

因为自己十多年的外企经验,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及其确定性的工作环境,一个项目在实操之前层层筛选,落到执行层面的个人时,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好,只要盯紧进程,如期完成,就一切OK了。

而对于项目合不合适?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如何用更少的钱完成做更好的事?完全不是执行层面的人该去担忧的事。

现在的初创公司里面的不适应,其实都是从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巨大挑战。需要重新锻练我在全局思维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内心OS:其实自己特别的庆幸,能在还有选择权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我还有机会去锻练,去突破!)

从具象有条理的执行,向多维复杂的思考,迈进!!!

(如果没有把自己的喜欢和热爱做成工作,那就在工作中去寻找喜欢和热爱。从锻练自己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开始,不断在事情上磨,去历练去拓展边界。如此甚好~)

PS:对于review机制好奇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长江裸泳”画的导图,清晰又明了。

What
Why
How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于review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