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木心《豹变》| 童明“代序”

木心

一辑 | Who is 童明?

翻开“代序”扉页,对“童明”从未耳闻,只因其为木心此书代序,才产生一丝新奇与敬仰。从抱着对代序一览而过的心态,到放慢步伐斟酌,再到适时地思考与批注,也正意味着此人文字中的简静与魅力带给我的“不由自主”。读代序毕,我在网上搜索此人物,得知“童明”原来为其笔名,此人本名刘军,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终身职教授,曾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并曾在联合国总部担任高级译员,其丰富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验也促使他发表了多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专著、评论、散文、诗歌以及译文等。在译文中,他尤其对于木心文章有着独特的情感与情结:这种情感是“伯牙子期”式的情感;这种情结,是原作者与译者之间“水乳交融”的情结,也正如木心曾对他所言“创作是父性的,翻译是母性的”。

随后因纪录片《木心物语》,偶然看到童明

童明



二辑 | “代序”的“枝干”

此代序,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无标题,对我而言,更好——这反而带给我“瞎想”与“遐想”的空间。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此进行简要概述。

我所整理“代序”导图

简要内容均在其中,文字不赘述。


三辑 | 我的三处“渐悟”

一处

原文:然而激情缺不得反讽,想象缺不得冷静。

我的“悟”:“激情缺不得反讽、想象缺不得冷静”,归结到底可能是感性和理性、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任何一方过于偏激都易陷入死穴,都不会是常态。就像艺术需要感性的激情,但也需要理性的渗透; 学术需要理性的逻辑与思考,但也需要适当程度的文学性来吸引读者。此非渐行渐远,而是登高望远、道阻且长。

二处

原文:如此等等并未反思,也没有反思的机会,荒谬和戾气一起沉潜,积淀在集体无意识里,任由“过去”指导“当下”。

我的“悟”:时刻反思,累,但却留存了暂未崩塌的支撑自我的精神支柱,而这精神支柱,又并非某一“肯定”答案,而是几则“未知”的难题:“我相信什么?”“我以何种姿态与心态去‘生命’?”“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悟出的‘究竟’是什么?”......这些“并非问一次答一次就可一劳永逸的”疑难,可能正是助我抛开禁锢枷锁的有力“武器”。

三处

原文:惊艳,惊叹,惊愕,惊恐,四座皆惊:此人的汉语写作不错!再读,似懂而非懂。

我的“悟”:读到此处之时,我想到了梅兰芳彼时的惊艳四座,无论其素艳皆惊的装扮,还是细腻委婉的声腔,亦或其刚柔兼济的情感,均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那个时代沉睡中的国人。他不仅是京剧艺术的时代人物,更是中国文化的一枝不可替代的“梅”。

梅兰芳的京剧是,木心的文字,亦然。


我的结束语

我与“代序”倾谈良久,可能渐悟。

虽仍未做好与正文“对话”的准备,然而,又何需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 木心《豹变》| 童明“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