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京折叠》这本书?

我蛮喜欢《北京折叠》这本书。


在我看来,《北京折叠》这本书与我们当前社会极为相似。


当我们忽略来自各个渠道与这篇文章相关的喧嚣,试着安心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我在在某家数字家政互联网企业当产品经理。对于这个时间段的我,我归属于哪个空间?第一空间未曾触摸过它的影子,第二空间中产阶级尚未达到,第三空间似乎也不至于。勉强算算,给自己个定个第2.5空间吧,介于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我们,一群处于校园阶段或者职场新人的我们。我们也一样,一切处于起步时期,一如秦天和张显,无时不刻地渴望并努力追求着理想,事业,情感,生活等多维度的尽善尽美。


我在上班途中的时候,需要经过一道隧道,常常会看到成群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配送员集合,为自己加个油打个气,然后骑着电动车带着任务各自奔腾而去。他们有些横冲直撞,有些喊着让过让过,有些一脸沧桑,而有些,却又闪着光芒。他们似乎就像来自第三空间,我们和他们,就像两个折叠后的世界,擦肩而过,却又不相往来。偶尔的交集大概就是中午叫个外卖,对方将我们期待已久的饭菜送了过来我们签收的那一刻。


可能秦天太傻,想着他的单纯爱恋,却不知他日思夜想的人儿躺在别人的怀里。可能张显太理想,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变革,却不知阶级固化,一个个level比他高的高人已经堵住了他的必经之路,却不知是否还有留给他一丝缝隙?


老刀去了第一空间,似乎面临生命危险,却有一个老乡,文中唯一一个能在固化的世界完成阶级跃迁的人,扶着他一路安全。


房东给自己的邻居涨了价,老刀在经历过第一空间的冲击后,看到邻居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邻居对自己的好。


似乎一切都有些不可思议,和现实太过脱离。故事有些东西是挺操蛋的,但现实比起故事更操蛋,它相对来说就显得有些美好了。而这样的文章,似乎故事太过单薄,想要输出政治深刻而不深刻,想要表达柔软而不够柔软。


然而它需要表达得过于深刻和足够的柔软吗?


其实不用!


简单说说我们:


当我们情感路上遇到许多现实而痛苦的事情,我们是否应该让内心依然保持一些向往?


就算理想会经历重重艰难险阻,我们是否应该应该继续保持一丝亮光?


生活太过操蛋,买房太难,房东月月涨房租,老板迟迟不升工资。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热爱生活?


答案当然是Sure。


回过头来。或许可以看到《北京折叠》它只是简单折射了社会现实,也只是简单表达了一丝柔软。然而这一点点简单,其实刚刚好。不需要过度地批判或者讽刺这个社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无奈,也不需要理所当然的误认为这个世界依然美好。我们接受这个社会现状,但我们依然保持内心的丝丝柔软。


它刚刚好,这个年龄的我们,也刚好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评价《北京折叠》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