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的著名小说,平行线的叙事结构和小说的主题中对社会形态的影射,对生命和本我的深入的思考是本书的特点。下面我就来分享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思考。
影射社会现实却含而不露
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两个世界。其中“冷酷仙境”的社会背景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在“冷酷仙境”中,世界由“组织”,“符号士”,“夜鬼”,“新生力量”等几重势力把控,“我”,作为“组织”掌控中的一个小小底层职员,却因为在组织的授意下接受了一个古怪的科学家的任务被迫卷入了几股势力的纷争。“我”极具天赋,思维严谨,性格冷静,我正视现实,直面困境,却终是抗拒不了命运,最终“我”躯体陷入了沉睡,意识去了在另一个永生的世界留下了希冀和等待。
“冷酷仙境”无论是从社会背景还是故事本身都高度形似当时的日本社会现状,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命脉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无论从二战前的财阀垄断,到二战后的法人垄断,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对个体的控制的本质没有变。作品中的“我”被组织操纵、利用,连思维都被组织篡改,记忆也被组织剥夺,而我却浑然不觉,直到被博士唤醒。这充分体现了,在高度垄断的社会对个人的主体性的忽视。
作者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在故事中充分的展现,但在“冷酷仙境”的终点,作者却让主人公陷入了沉睡,将救赎的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世界。他没有在作品中用主人公的力量将这个世界颠覆,除了意识到即使觉醒,个人的力量依旧渺小,与强权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外,作者对这个世界其实也满怀着感情。发达社会带来的艺术文明,表面繁荣安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物质基础,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有其自身的魅力,矛盾还未完全凸显,身在其中的普通人亦是浑然不觉。觉醒的“我”陷入沉睡前两日的平静生活实则是悲悯而又深情地与这个仍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世界告别,这种复杂的情感正与作者对目前的社会现状所持的态度相符。
作为一个时代的顶尖级作家,总是有着敏锐的嗅觉,在感知着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在思考着社会的最终导向。正因这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入的思考,他们总是能预先发现社会的弊端和局限性,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直指当前社会的矛盾冲突,但因言论所限,有些作家在揭露当前社会矛盾冲突时常常是隐晦的,含而不露的。这是对作者自身和作品的保护,这种影射却含而不露的写法不仅让作品更好地生存,更给读者留白,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曹雪芹和《红楼梦》,同样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架空,只不过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更悲观失望,所以在结尾的处理上更悲凉,而村上的处理却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美好一面的怀恋,这也让现实主义的冷酷仙境更真实、立体、饱满。
不留痕迹地借由人物传递作者的价值观和思索
(一)对自我的追寻是得到救赎的根本
和“冷酷仙境”不同,“世界尽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依据着一定的规则运行。小镇里平静、祥和,没有欲望、没有纷争,只有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所有的一切不再有明确的目的和利益,也就仿佛没有了丑恶与艰险,高高的围墙隔绝和保护着一切,而这样的生活却是要放弃自己的“心”作为代价。
作者在我在“世界尽头”中和影子和图书馆女孩还有大校的一次次对话中,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寻找自我,绝不放弃。所以影子和“我”开始是计划一起出逃回原来的世界的,但是“我”却在出逃的关键时刻改变计划,决定留在世界尽头,因我发现了世界尽头的本质—这本质就是“我”,“我”构建了这个完美世界,却是以牺牲不能掌控自己的弱者为代价。所以我决定留下。直面这个世界,寻找救赎,不只是救赎弱者,救赎世界,也要完成迷失的自我的救赎。
从自我救赎到世界的救赎,这中间作者和“我”都完成一个转变。但作者巧妙的设定却丝毫没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痕迹。
在故事中,“我”主要借助两种力量完成了转变。一种是“心”感知,一种是自我——影子的支持。
在故事中作者对世界尽头规则的制定中,明确规定,只有成功和影子剥离并且影子死亡的人才可以永久居留小镇,享受安宁祥和。作者赋予了影子特殊的含义,暗藏着我的记忆,代表着一部分真我,但作者却将这意义通过“我”的感受及与小镇大校、看门人、图书馆女孩的交流和“我”思考中慢慢展现出来,每个人的语言都符合角色设定,结合自然,不说教,不做作展现了作者长于塑造人物形象且审慎细致的写作特点。
与“影子”的明确设定相比,故事中“心”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读者去思考和整合。
作者在故事中描述了失去“心”的人的样子,没有明显的情绪,无论快乐、悲伤还是愤怒。关怀像是一种程式化的工作,感情上没有联结。生活中没有音乐、没有文字,人们水到渠成地恋爱、结婚,却更像是精致的木偶剧。人们失去了“心”同时,失去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失去了敏锐的感知力。
所以“心”代表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虽可带来烦恼、困惑、焦虑,但那却是有血肉的一种真实。正因有了悲伤和愤怒,快乐和幸福才是真切的。
文中的“我”来到到宁静祥和的小镇,但却依然努力追寻和保护着他仅有的自我,甚至在对世界尽头的小镇的真相有所了解的时候,仍然努力帮图书馆女孩找到了她丢失已久的“心”,并决心留在小镇做些什么,以期有所改变。
“我”和女孩的将来充满了未知,小镇的走向也在结尾的留白中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但作者经由“我”传达的理念却是清晰的,拥有“自我”才是救赎根本,无论是延续还是改变。
作者这种让人物说自己的话,自己成长,不干扰的笔法细节设定周密,感情细腻,是作品的精妙所在。
(二)对生的含义、欲望和价值的追求和思考
在“冷酷仙境”的中“我”陷入了沉睡,也就是“冷酷仙境”中的死亡,但“我”的意识在“世界尽头”中永生。“冷酷仙境”中充满了利益、目的和意义,人们利己,无他。
“世界尽头”的小镇则打破了目的和意义的规则,人们按天赋和兴趣安排重要岗位,如看门人、电站管理员、读梦者,其他的小镇公民则无目的,无利益,没有意义,为了做事本身而做事,安宁祥和。人们失去了“心”,失去了一切情绪、进而失去了矛盾和困扰,生活按部就班的前进。利他、无我,小镇消弭了焦虑、痛苦,当然也回收了快乐和幸福。
这无疑是作者的思考,作者把这种哲理的思考巧妙的运用在了对两个世界的架构上,让“我”在两个世界中的游离、挣扎,同时也在思考着生与死、目的和欲望,利益和价值,奉献与牺牲。
在故事末尾,我选择留居小镇,并不为永久保留小镇的平静祥和,“我”找到了我和图书馆女孩的心,我意识到了真实的痛苦相较于虚幻的幸福更为重要,也更坚定了自己遵从强弱共存相容,发展、繁衍的自然法则的决心。
“许多人都说作为文学创作者太健康了不好,我看未必。我认为人的精神这东西生来就是不健康的。以为自己健康是一种错觉。只是有了肉体的健康才能表现精神的不健康。天生健康的人根本不存在……至少创造东西的人是不健康的,健康的人创造不出来。”
这是村上春树的一段话,也正是因为作者这样近乎精神洁癖的不懈追求,才让他的文字有了魅力,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故事结构上的尝试与创新——双线平行结构
故事的题目就很特别,《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当时日本和美国的编辑都要求村上将标题压缩为其中一个,村上均拒绝了,坚持采用这个被认为冗长、荒谬的书名。
村上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中谈到,之所以用这个“双重”标题,是因为小说中包含两个不同故事。
两个故事以间错的章节平行展开,最后相互重合,合二为一。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短篇科幻小说,但是村上春树却将它用在了这部大型长篇小说。
村上说过,自己在写完《寻羊冒险记》之后一直想来个正面突破,而这个故事是“正面突破的第一步”。和以往作品中,故事情节虽多线展开,但仍有主次显隐之分相比,这部作品的双线则并驾齐驱,恰如两条铁轨平行伸展开去。
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给作者带来全新的创作体验,也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
“冷酷仙境”和“世界尽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动一静,一个繁华,一个安详。
奇妙的是“冷酷仙境”背景是现实,却是没有具象、没有质感、没有生机的,在头脑中勾勒不出这样一个繁华都市的整体形象。而本应是虚幻世界的“世界尽头”则是一座“真实”的美如油画的小镇,可听可看,可感可触。
在阅读的过程中,因章节平行间错,读来常有分裂之感,但这种在阅读感官上新奇、刺激的的体验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在作品过半,情节渐渐铺开之时,两个世界的线索和联系也越来越多,那种如抽茧剥丝般越来越接近的真相,让读者欲罢不能。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本书后的几点思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一个大胆的作品,不仅有写作手法上的尝试,完全脱离现实却又丝丝入扣的故事也不着痕迹地透过人物传递着作者的很多的思索,有些答案明晰,有些则需要去感知,这正是这个故事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