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一生就一次的选择

自从做了新的工作后日子就变的特别的忙碌,而且最近所有的事都集中到一块,除了本身的工作内容外,还有培训,考证,还有在读的课程,各种作业,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给大家分享在一些间隙间看到的比较好的文章。

今天要分享的也是来自得到的,它的标题就把我吸引了,叫作:如何作一生就一次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个种各样的选择,但一生只有一次的选择时我们该怎么去选择最适合的,或最正确的呢?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做对选择,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说的。

以下内容来自得到——30天认知训练营.2019之如何作一生就一次的选择

这一讲,讲怎么做人生选择,这么复杂的事,必须只能用最简单的框架来解释。

我的解释只需要两个按钮。

不要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一类问题,你的人生里会有许多大事。你也许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每件大事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做完一件,再做一件。

其实,这样做大多数时候是错的。

我拿出说好的两个按钮,按其中一个结果是翻番,按另一个是亏损一半,但你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你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获得正收益?

如果先按一个再按下一个,全力以赴做完一个再做另一个,你将始终回到原点:先涨一倍再亏一半,回到原点;先亏一半再涨一倍,也是回到原点。假设你两个按钮同时按,则一个翻番一个减半,加起来除以2,你能获得25%的正收益。

同样两件事,用串联来做还是用并联来做就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它告诉你一个道理,同时间不要只做一件事,要做一个事件的组合。这就是最基本的多元化策略。在绝大多数时候,它减少你的风险,还增加收益,就是这么神奇。

但凡可能,人生中的大事你要把它们组合起来做,不要一件一件依次处理。高风险高收益的决策必须要同时做几个。

追求稳定,还是冒险

第二类问题,面临各种人生大事时,你选择稳定还是冒险?

还是用两个按钮。按一个每按一次挣100万;按另一个每次挣1亿或者全部亏光各有一半可能,亏光就游戏结束。选定按钮就必须一直玩下去,不能停止、无法反悔。你按哪个?

作为一道题,你应当按第一个按钮。第一个按钮好比上班打卡,第二个好比孤身创业。创业的人那么多,但你也想创业的话,应该想想那些选择创业的人,其条件跟上面有什么不同,你能不能做得到。

有人按第二个按钮是因为他有机会反悔。

我在得到课程《王烁·大学·问》里提到的蔡崇信就是个例子,蔡崇信是阿里巴巴最有实权的几个人物之一。他对耶鲁法学院的校友自陈放弃投行优裕条件、加入当时还是草台班子阿里巴巴的原因:反正我毕业于耶鲁法学院,总不会缺一份工作,所以我可以冒险。

蔡崇信只是随口分析,其实有算法支持。创业与否取决于你有多少次创业机会。假设上班和创业的预期收入均值一样,而前者是正态分布后者是幂律分布,也就是说,上班的发财机会极小,拿平均工资的机会极大。创业的发财机会小但不是极小,拿平均工资的机会极小,一无所有的机会挺大。

你选哪个要看你有几次创业机会,次数越多就越应该创业。次数很多的话,就是蔡崇信所说的,创业失败还可以回去上班嘛,等于是个免费期权。不拿白不拿。要是反过来,如果只有一次创业机会,你最好选择老老实实上班算了。

倒推回去,什么样的人能承受得起多次创业?有钱的,学历高的,有家世的,等等等等。老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钱人比较小心,只看到一面,另一面是越有资源的人越冒得起险。

有人按第二个按钮是因为没有机会按第一个按钮,找不到工作就创业,就是要拼这个小概率游戏。有人按第二个按钮是因为他天生就是这种人,生来就要按第二个按钮。比如说马斯克。按第一次,有了Paypal;按第二次,有了特斯拉;他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再按下去他就要上天了。

如果你按第二个按钮,想清楚你属于上面哪一种人。敢冒奇险的人要么其实非常安全,选择很多;要么本来就极度不安全,没得选择;要么他生来就是这种人。如果你三者都不是,还是按第一个按钮吧。

面对人生只一次的选择

第三类问题,面临一生只有一次的选择时,你怎么选?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这里所说的一生一次不是这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独特。人生中的大多数决定是可以重复的,或者近似地可重复。人生百年,许多事周而复始如轮转,或者至少能用可重复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所谓把眼光放长,不执着于一时一地一事,指的就是这些。

但反过来说,越重要的事件越不怎么重复,最重要的事情往往不可重复。一生只有一次的选择,我们每个人最终会遇到,应该怎么做?

仍然是刚才这两个按钮,但现在只能按一次,而且再没有其他别的什么按钮等着你了,这辈子就只有这两个按钮。按第一个给你100万,按第二个可能给你1亿可能什么也没有,一半一半。你选哪个?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钱对每个人的用处不同,100万对普通人很重要,但要是对王健林来说,1亿也只是个小目标。哪怕是对同一个人来说,1亿的价值也不是100万的100倍,它的价值不是线性增加的。

如果你必须做某件事,而这件事的门槛是1个亿,那么100万对你一文不值。反过来说,对于快要饿死的人来说,确定的一百万比不确定的一亿重要,拿一百万能活下来,搏一亿可能死。

跟面临一生只有一次决定的人谈概率,他会说,概率是多少,没错,但对我一旦发生了就是100%啊。他说得没错,单一事件没有概率可言。

这就是孤例难题。我们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面对它,仿佛面对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命。在这里,没有什么原理、规矩、惯例规定我们必须作何选择才是正确的。这些原则、规矩、惯例倒是都还在手边,但只是作选择的拐杖,我们不非得用任何一个,因为任何一个并不比其他更合理。

我介绍一种选法。哲学家和概率学家查尔斯·佩尔斯(Charles Peirce)建议,即使这是一次性选择,预期收益在此并无实际意义。我们还是应该作预期收益更高的那个选择,也就是按下第二个按钮。

他说:“(在做一次性选择时),逻辑要求我们的利益不再受限于自身,不能锁定于自己的命运中,而必须拥抱整个社群;同样的,社群利益也不能受限于自身,而必须扩展到所有人类。它必须超越这个时代,超越所有边界。逻辑植根于社会原则。”

也就是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一次性选择,对整个群体、全部人类,以及未来世代来说,却是可重复选择的一次取样。只有这样,对每个人来说的一次性选择,其预期收益才获得意义。你是没有预期收益,但你为全人类的预期收益贡献了一次抽样。至于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要这样?佩尔斯说,“因为信仰、希望和慈悲”。

很崇高。但我们还是不非得这样选,我们还是有其他选择。

我们可以按下第一个按钮,拿走确定的100万。理由只有一个:我就是这样的人,你管得着吗?

我们可以按下第二个按钮,拿走1亿或者面对毁灭,理由也只有一个:我就是这样的人,你管得着吗?

在一生只有一次的选择面前,我们完全孤立,也因此获得真正自由。人生终于不再是做题,我们选择什么行为界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再没有其他借口。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这一讲讲了两层。

第一层,人生选择表面上不是做题,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做概率题,懂概率能帮你做出正确决定;

第二层,那种只发生一次的最重大的人生选择,看上去很像概率题,其实却不是。你只能做自己,而只要忠实于自己,怎么都不会做错。

这一讲的灵感来自《概率论和归纳逻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and Inductive Logic,by Ian Hacking),在我读过的所有与概率论相关的书中,我推此书为第一,简明清楚,又有思想深度,可惜没有中译本,我把英文书名留在这里,有兴趣建议去找来读。

思考题

这一讲的思考题是:

我们做决定往往有三种框架,一种是基于自我定位的,就是我是什么人就做什么决定;一种是基于规则的,就是规则怎么定我就怎么做决定,不管决定是什么;一种是基于理性的,就是做预期收益最大的决定。你做决定是基于自我定位呢,基于规则呢,还是基于理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作一生就一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