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泡馍一日游

七个小时前,我还在石家庄的一个“伪”西安餐馆里,祥林嫂附身似的,喋喋不休地抱怨着餐馆里寡淡无味的羊肉泡馍, “这是羊肉么?一点羊膻味都没有啊”!七个小时后,看着车窗外飘散不去的薄雾,笼罩着黄土地上七零八落的窑洞,列车广播打断了耳边回荡的信天游:“列车前方停靠车站,西安站”。为了一碗泡馍,我一冲动,奔了西安。

  一路上满脑子塞得是香得令人发抖的油泼面、一不小心就能被汤汁儿呲的 “满脸花” 的灌汤包、肉汁迸发入口即化的腊汁肉夹馍……西安,与其把它比作美食的圣殿,更不如说是主食的天堂。不过,要论西安的印象美食,如果泡馍是第二,谁又敢称第一?为了填补“伪”西安餐馆里羊肉泡馍给我带来心灵和味觉上的“缺口”,我一下火车便直冲到西安最有名的羊肉泡馍店里,虽然早已过了饭点,但还是坐无缺席。没座不要紧,先来几个“坨坨馍”掰着,一边等位,一边给泡馍注入“独特的灵魂”。

  手对食物的触觉,是除味觉以外,另一种不可或缺的 “美食体验”。掰馍的感觉,完全可以量化为掰馍的数量:第一个馍酸,第二个馍累,第三个馍疼。泡馍用的“坨坨馍” 掰到蝇头大小最佳。第一个馍掰到一半时,拇指和食指间似乎燃起微微的小火苗;掰第二个馍时,拇指与食指间的小火苗越烧越旺;等到三个“坨坨馍”都化身成一颗颗“面黄豆”时,手指尖早已烧成熊熊烈火。我想,这等“美食体验”是吃其他食物时感受不到的。掰好的馍送进后厨,厨师会根据掰馍的大小情况,用不同的火候煮馍。这个过程,给每碗泡馍都注入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也只有羊肉泡馍才是真正能沟通食客与厨师之间情感的桥梁。

  不一会儿,煮好的馍被端上桌,抵挡不住的“羊香味”扑面袭来。我早已顾不得烫嘴,用勺子压着泡馍撇了一勺羊汤送进口中,哇,羊汤料重味醇,滑溜溜的朝嗓子奔流而去。再夹一片羊肉,看着颤巍巍、白花花的油脂显得那么的丰满,但吃起来丝毫不腻口。最后再尝一口泡馍,轻咬下去,浸润满羊汤的泡馍,口感绵密,不一会儿我的口腔中香气四溢。呼噜呼噜吃完一整碗泡馍,回味无穷。怪不得赵匡胤当了皇上也忘不了它!

  西安的泡馍种类繁多,不只清真一款。要想尝尝更“接地气儿”的,那就不能不吃葫芦头泡馍了!

  葫芦头泡馍和羊肉泡馍有点“同父异母”的意思。馍都是“坨坨馍”,但掰馍的手法却有天壤之别。不像吃羊肉泡馍时掰馍那么痛苦,葫芦头泡馍掰到一元硬币大小即可。煮馍时加的猪骨汤,经过数小时的小火慢煨,熬制到汤醇肉烂。经过猛火快煮,猪猪的香味儿早已被封印在“坨坨馍”里,最后放上斜切片的猪大肠,淋上爽滑的熟猪油,再撒点脆嫩的青蒜苗,开吃!

  葫芦头泡馍也不能囫囵着吃,烫着是小,没法感受葫芦头泡馍的真谛岂不是要给我这趟西安泡馍之旅留下遗憾!第一口先吃猪大肠,充分感受大肠的软糯。第二口吃馍,细细品味其口感的绵软。糖蒜、泡菜也是吃葫芦头泡馍时,佐餐不可缺少的角色。一口馍一口泡菜,清爽利口,再给我来两碗也不嫌多!

  在葫芦头泡馍的餐桌上,怎么能少的了梆梆肉存在。每个卖葫芦头的店家,必定配着卖梆梆 肉。梆梆肉是由猪肉、猪内脏熏制而成的。熏制,应该最饱含“人间烟火”的味道了。洗净的内脏缓慢地吸收植物不充分燃烧后浓郁绵长的烟气,形成了特有的熏香。我右手夹着一块葫芦头泡馍,左手抓一片梆梆肉,一起塞进嘴里,伴着泡馍的细嫩、梆梆肉的劲道,这一口下去回味绵延不绝。

  无论是吃羊肉泡馍还是葫芦头泡馍,吃完馍还要喝完碗里的最后一口汤,再打一个响亮的饱嗝,泡馍的香味让我在回石家庄的火车上反复温习着,主食给我带来的欢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冲动的泡馍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