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更100天/Day93-【地理历史】过去的山川河流

【推荐任务】你有没有特别熟的某段历史呢?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可以,如果有,就试着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写一个能体现当代时代风貌的短篇故事;如果你是各新手,那就写一写你最想开始了解哪一段历史,为什么?推荐阅读 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和潇洒姐写作100天Day93

对于没有文化的我来说,这个命题无法下笔。于是我乖乖的去看了《显微镜下的大明》,看完了第一篇《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真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连阅读起来都觉得十分困难。

例如以下这段注释,我读完之后,脑海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徽州府与新安卫:根据《明史·地理志》与《明史·兵志》的记载,明代的整个疆土管理分别隶属于两大系统,即六部、布政使司、府、县这一行政系统,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卫、千户所这一军事系统。明初,徽州府直属中书省,后改属南直隶,下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歙县为附郭。新安卫,直隶于中军都督府,虽设于徽州府辖区,其守备衙署亦在歙县,却不受徽州府管辖。

不过也有收获,就是我去查了“歙”字,因为我不认识,它有两个读音,读[xī]:吸气的意思。 读[shè]:歙县,地名。在安徽南部。以产徽墨、歙砚著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文化也不是一天能够解决的,不过今天的练习让我的世界又打开了一点点。曾经我对历史作品没有任何兴趣,自己也不会去看,甚至连跟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都看的很少。总觉得大部分的历史作品都是关于帝王将相的,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古代的皇帝真的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但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第一篇故事,觉得对不太懂历史的人还是非常友好的。

这一篇《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讲的是徽州六县赋税的事情,所争总数不超过万两白银,的确这个事儿在史书上确实没有大书特书的资本,可是如果深挖下去,这枚小石子可不仅仅是激起一点涟漪那么简单。总的来说这是通过一个故事了解明代基层政府、官员和百姓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马亲王的文笔配上严谨认真的资料考据,可读性强又科普了历史,不讲帝王诸侯,从微观的老百姓说起,让我突然明白了以历史为镜原来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点就是马亲王写作时候的“克制”,我太喜欢了,马亲王自己也在序言里也说了:

从张立宪在评论著名纪实文学《巴黎烧了吗?》的两位作者时说:“真正的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而是把得出结论的权利和快乐留给读者,这一点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也做到了。”我对这句话心有戚戚焉,因此也效仿先贤,在这几篇文章里,尽量不去下什么结论,而是忠实地把所有的事情都展现出来,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

只说事儿,不下结论,真的太棒了。历史就是历史,应该给每一个读者留下自我解读的空间。

我要去看剩下的几个故事了,最后再引用一段马亲王的序言吧。

通过丰富的细节来考察某一个切片、某一个维度。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细节,但恰恰从这些“小”中,我们才能真切地见到“大”的意义。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我给这本书起名叫《显微镜下的大明》。我相信,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才能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时的嬗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更100天/Day93-【地理历史】过去的山川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