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读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作者简介
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1916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
他一生,长篇、中篇、短篇、散文、报告文学,写了2000多万字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情满青山》。代表作有《阳光灿烂照天山》、散文集《月亮湖》《幸福的人》《七月的天山》《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边疆的风貌》以及多篇短篇、中篇小说集。
老师讲读作品
《天山景物记》原刊于《人民文学》1956年12月号,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这是一篇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游记散文。
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他一开篇,就写得很有特点。
他一开始就用这种问句方式。使我们很自然的就进入到他要描写的环境里,进入到他的作品里了。就如你到别人家里去,你刚准备推门,就有一个人顺手把门打开了,说朋友你好,欢迎你的光临,你会什么感觉?就会有一种自然和亲切的感觉。
他用不同的开篇方式,写出了作品的新颖来。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
这一段,他把山跟人拟人化,就会给人美丽,给人感情,这就让我们进入这个作品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就像它的开篇一样的,特别舒服。
他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写的很有人情味儿,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作者把自己融在作品里,又跳出来,又融进去。这是这种跳进跳出的写法,是写好一个合格作品的很重要的方式。
在描写“雪峰 •溪流 • 森林”时,他并不是说皑皑雪峰嵌着小小溪流,没有说魏巍森林,它没有去修饰,而且只是间隔式的把这些做个小标题,这在我们平时也是很少有的。雪峰、溪流、森林互相之间是有连带关系的,所以这样写下来,就使人的情感都随着在流动。
接着作者从雪山写到云,写到雪水下有鱼儿,映衬着鱼儿的粼光,在水澈中显得特别有生机,清澈的水里头有鱼儿动,鱼的鳞又在阳光下闪闪烁烁,这种感觉确实是特别,他把这个境界,像一条曲线一样引发我们思维的想象。
这个想象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引导读者顺着作者的想象能力去升华,这才是好的作品。
他进入到深林里去写,写山、写水,写深林像春天的巨伞,写光线吱吱呀呀从缝隙中投射下来,写溪流的声音,写很少飞来的鸟以及只能偶尔在远处听到几阵鸟声。写出了雪山、溪水、森林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微妙。
碧野在这里,比较平实的顺着雪山、雪水融成的溪流,再写到这个树,它是顺其自然的,一层一层的,而这种顺其自然的写法又使我们感觉到一种美。这是慢慢的延伸,而不是我们那种跳跃性写法。
他这里强调了几点,就是雪山是有含义的,皑皑白雪,那个云在上面,都印着有它的身影,而溪水,又是另外一种表现。
溪水下流的时候,他说像千万条银链,“雪山皑皑,牵着千万条银链,”再往下写像撑起来的银色的巨伞,下面,又稀稀落落洒渗进来的阳光。完了以后,他写声音,这只有水的声音,甚至鸟都不敢在这里来叫,这就是一种静和动的描写。
这种静和动的辨析,让我们看到了全景的概貌,和细小的欣赏,让读者沉浸在一个画面里。
“这个时候,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
在这一段,他其实是描绘了一个场景:当你下马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一下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也在这里休息过,而且还生过篝火,曾经烤过野味,就预示着这个山林里有很多的野生动物,给人一种丰富的鲸和蜥的对比的想象。
这就是我们常常讲过的,你不要一顺溜的一直往下写,到一定的时候要停一下,这就是写散文的节奏,写到这个时候就要停一下,缓过来让大家来感受一下。
作者写到进入天山以后,他一连写了三个像。
我们往往在写作的时候,写一个像就觉得表达完了,而作者在这里把五彩讲出来以后,就说像什么,像什么,像什么。
作者,从早上登到山上,又从秋天进入夏天,又从夏天到春天,从山下走到草坪上,从屋外走到屋内,从林间走到林内,到处介绍的这些景色,都是在用特别的亲情向我们展示。
他淡淡的在写天山景物记,介绍的内容是那么浓烈,充满了炙热感,虽然是雪山,是很凉的地方,但是有一种炙热的情感在里头沸腾。
我的感想和体会
作者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他写的场景之中,问句开篇、逐渐进入的写法,场景细节以及拟人化的精彩描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人借鉴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