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生物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只含核酸和蛋白质),不能独立代谢和增殖,所以不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不能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生活。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者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界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包括病毒在内,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和原子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补充:可以自由交配)
5.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易错:鱼、鸟、树、蛇等说法指的是一类生物,而并非一种,所以这种说法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菌落是种群层次,池塘、朽木、树林等是生态系统层次。
8.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直接构成个体,所以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比如:草履虫、酵母菌等)。
9.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0.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11.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并且其生长和发育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之上的。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显微镜结构
1.光学部分:①镜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目);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正物)
②反光镜: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2.机械部分:①粗(细)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镜筒
②转换器:转换物镜
③遮光器:调节视野亮度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所以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观察颜色较深的材料,视野应该调亮;反之应该调暗)
三、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
1.镜头判断:带螺纹的是物镜,不带螺纹的是目镜。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①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虚像(180°,上下左右颠倒,环流的方向与实际情况相同)
②装片的移动规律(偏向哪往哪移)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A. 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只考虑边长即可
比如:原先放大100倍,视野中有16个细胞,当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视野中细胞数量:16×1/4=4
(注解:倍数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放大了4倍,即每个细胞的边长在视野中都变成了原来的4倍,所以数量就是原本的1/4)
B. 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考虑面积
比如:原先放大100倍,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视野中细胞
数量:64×(1/4)2=4
(注解:倍数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放大了4倍,即每个细胞的边长在视野中都变成了原来的4倍,则面积变为了原本的42=16倍,所以数量就是原本的1/16)
4.污物存在位置的判断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包括动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木耳等)和原核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拟核:大型环状DNA;质粒:拟核外小型环状DNA。[种类较少,包括蓝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一藻二菌三体)]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分规律总结: (用排除法最好)
①蓝藻包括了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
②细菌:凡“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③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共性:都有遗传物质DNA、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5. 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其他知识点
①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光合作用,自养。
②细菌:多数营腐生或寄生,异养。
五、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要点):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2.主要观点:①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细胞学说只涉及了动植物细胞,并未涉及原核细胞以及真菌,病毒等生物,且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并未提及细胞的多样性。)
文章最后:希望每个心中有梦的学生,努力不被辜负!
关注我的公众号:高中生物资料集锦 ,领取更多学习资料
干货不断更新中,跟着火火老师,提高生物成绩~
都看到这了,给火火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