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谁
可以抵御魔戒的诱惑
引领自己回到权力与欲望之外的界域
刘禹锡曾想擂倒官僚主义的高墙
自己却意外被高墙压倒
贞元九年
刘禹锡擢进士第
登博学宏词科
他的写作能力极佳
大概在公众号上发文
立刻就会有10万+的阅读量
转天还能登上热搜
看到刘禹锡受欢迎的程度
想推行政治改革的王叔文
刻意与他结交
并时常赞美他:
“有宰相器”
“常委的苗子!”
这对平时就自我感觉良好的刘禹锡来说
不仅意味着被视为政治明日之星
也具备了进入核心决策圈的资格
就像带上可以拥有权力的魔戒
却逐渐失去了控制欲望的能力
若有人议论或批评
刘禹锡就利用手中的政治优势
将反对者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官员任免如同儿戏
不过
刘禹锡即使获得权力的魔戒
并高举人民意志的法槌
也还是没用
时代的洪流未必为人民奔腾
史称“永贞革新”的政治运动
更像是一场崇高旗帜下的党同伐异
随着王叔文被赐死而宣告失败
权势滔天的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
还未及上任
再贬朗州司马
或许是执政者认为惩罚不够严厉
需要再加一层
否则刘禹锡不会反省自己的过错
朗州
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据《旧唐书》载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
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永贞革新”的失败
使得刘禹锡等人坠入地狱最深处
他们不仅得罪了朝中官员
刚即位的宪宗也同样不爽
恨透了这群傲慢的知识分子
甚至下达了罕见的“逢恩不原”之令:
“就算是原谅再坏的人,也不会原谅你”
由此可知
一个好的动机
未必能带来好的影响
更何况动机本身就渗透着魔戒的欲望
你想到的是无比善良的立意
别人要的是无比丰厚的利益
这次政治改革
破坏了稳定已久的默契
在重新获得权力的政府高官里
即使有人惜才想给刘禹锡出路
也会遭到多数官员的反对
重回京城的日子遥遥无期
刘禹锡除了抱怨
还是抱怨
某次
他读到《张九龄集》
发现自己之所以沦落至此
一半要算到这位“开元明相”头上
张九龄担任宰相时曾经提议
要找恶劣环境安置外贬官员
只有让他们过的不爽
才能发挥惩戒的作用
刘禹锡看到这段记录
想必骂了几句脏话:
“可恶,都是被你这枯骨害的!”
结果
张九龄“作法自毙”
自己不如意的时候
也只好在那边批评生活条件太差
顺便抱怨人身自由受到拘束
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
何必如此内卷?
何必互相伤害?!
元和十年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写下了《琵琶行》
这一年
刘禹锡奉诏回京
有才华的人不会永远被埋没
甚至在经历磨难的淘洗后
还会变得更加圆融自在
我不知道刘禹锡自不自在
但肯定没有学到圆融
一次出门赏花
也能让他再次跌落人生谷底
你以为现在是在地狱十八层?
很抱歉
往下还有第十九层
见过地狱的人
不怕魔鬼
重回长安的刘禹锡
依旧自我感觉良好
没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与友人同游玄都观时
写下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从字面看
描写人们赏花好开心好快乐
美丽的桃花都是在我离开后才种的
似乎只是白描眼前的事物
换做一般人
写这首诗的目的
无非是想用文青的语言
作为自己朋友圈踏青的文案
不过
刘禹锡不是一般人
诗的后两句被无条件认为:
以“桃花”讥讽朝堂上小人当道
翻译成白话就是:
“一群废物!”
要不是我被贬到外地
哪轮到这些废物得意!
刘禹锡果然是长安嘴炮王
完全没在跟大家客气
写诗即引战
引战即惹祸
《新唐书》记载了刘禹锡的下场:
“语讥忿,当路者不喜
出为播州刺史”
缺乏反省能力
也意识不到旁人的情绪
就会时常让自己陷入尴尬
在群体里也会被视为“一小撮”
这首诗让刘禹锡贬到播州
一个比朗州更为偏远的鸟地方
一首诗
毁掉一个人的未来
怎么想都过于严重
御史中丞裴度忍不住为刘禹锡求情:
“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
今播州西南极远,禹锡诚合得罪
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
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
在这段温柔护航里
裴度既没有指出执政者的决策问题
也没有从理性层面分析事件的因果
而是打出感情牌:
播州如此遥远
对于一般人都无异于生离
对刘禹锡八十多岁的老母
必定是一场绝望的死别
宪宗听完
立刻反驳:
“说好不提老木的,你还提老木
早知有老木,何必想当初!”
宪宗认为
之所以下令贬谪
责任完全在刘禹锡作诗讽刺
要反省也是先反省他忽视亲情
怎么变成自己伤害了孝顺的风气?
宪宗的脑袋莫名清醒
裴度也只能无言以对
然而
亲情终究是不败的法宝
气头一过
厚道的宪宗还是能感同身受
改授刘禹锡连州刺史
后又徙夔州刺史
离开长安十余年
刘禹锡一直转任各地方刺史
是不是觉得“刺史”好悲催
其实这个职位在唐代就是太守
不是专为收拾“刺头”设置的官职
太和二年
刘禹锡以和州刺史的身份回京
十四年过去了
他还是天蝎附体
仍旧记得当年的仇恨
但对他而言
就算有一万种报复方式
也只会选择写诗这一种手段: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和前诗一样
这首《再游玄都观》
字面上是描写繁华过后的荒凉景象
借此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但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刘禹锡
正处在一种复杂的复仇快感之中:
“种桃道士”
当然是指当年握有重权的高级官员
如今这些人已从政治舞台退场
有办法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哪怕已经是遍体鳞伤
我
刘禹锡
霸气回归!
刘禹锡
是一个遇到“桃花劫”的男人
两首桃花诗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刘禹锡
又是一个住破房子的人
也是一个不能从单一角度审视的人
当我们不以道德批判的眼光
而是从同情的角度出发
来理解他的人格特质
以及贬谪生涯
就会知道
他在转徙各地的过程中
始终怀抱强大的自尊与自信
以此对抗政治与社会共同形成的外部压力
刘禹锡在和州担任刺史时
曾撰写《陋室铭》一文
开头写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处以仙、龙为喻
来说明不用担忧居住的困窘状况
重点在于
这个空间里
有没有自己的存在:
不管房子再烂
有我就不烂
换句话说
刘禹锡展现出强大的心灵力量:
“不是我要适应环境
而是环境要适应我”
到了和州
这位时常得罪人的长安嘴炮王
依旧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嘴炮王
之前嘴炮别人是废物
现在嘴炮自己是君子
他觉得
不管居住的地方是否豪华
自己才是家中最好的装饰品
生活仍旧悠闲惬意、品味高尚
在丑陋的世界里
活出自己的美好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身处一间陋室
才会发现身体与意志的自由
才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压迫
这是每个人精神深处本就存在的东西
或许
在那枚召唤权力的魔戒之外
还存在一枚召唤性灵的魔戒
唤醒人们不该臣服于穷困、恐惧、威胁
以及命运
离开和州
刘禹锡依旧霸气侧漏
但比起过去已经收敛不少
毕竟五十多岁的年纪
再怎么气焰嚣张的顽石
也该从错误里烧出一些灰烬
顺带一提
再犟的驴
也有人使它拉磨
再犟的人
也有懂他的朋友
这个朋友
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曾云: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身为刘禹锡晚年知心好友的白居易
替他这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
归纳出一个结论:
“天才误你”
史书也认为
他是“恃才而废”
一般人是依靠才华去干大事
刘禹锡却因太有才华常做错事
因此一折再折
身上的傲骨都快被折断了
他在回赠白居易的诗中
则如此说: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好吧,听你的话,我会加油!”(握拳红发带)
刘禹锡的确有加油
在文字中重新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理由
诗也越写越好
经常与刘禹锡唱酬的白居易
不但觉得自己不如对方
还认为刘诗宛如一道锐利的光芒
像剑客般直刺人心
于是送出一个外号:
“诗豪”
即使这样
还是不足以说明刘禹锡的厉害
白居易说:
“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白居易就差没跪下来
向刘禹锡的诗作膜拜
这里也看得出来
当一个有才华的人
全心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里
会取得多么令人羡慕的成就
纵观他的一生
抛开权力诱惑下的所作所为
刘禹锡应该是个始终做自己的人
还是蛮可爱的
但是
你不能够既希望做真实的自己
同时又期待这个世界对你友善
刘禹锡因此伤害了很多人
也包括自己
如果
能穿越回过去
你会想做些什么?
是现场聆听白居易夸人的彩虹屁
还是和他们喝酒拍照、低调发圈?
或许
我会想见到年轻时的刘禹锡
叮咛那个还佩戴着权力魔戒的青年:
知道你也改不了
做自己就好
但是我们都有变坏的可能
这个世界才更需要爱与温柔
为自己活
替别人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