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关于理想

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对于阅读我倒没有像宋代黄那么深刻的感受,只是觉得懊悔,时间易逝,总觉得阅读的少了离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就远了一些,当然阅读并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而生活中总有一些小事情让自己浪费了时间,有时候想不明白有些人怎么会有那么大把的时间去看电视,看综艺,打游戏,而我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在听张爱玲传记的时候,张爱玲仿佛是生活的白痴,但却是文学上的天才,她为什么是生活的白痴,也许是因为生活的琐碎对她来说都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不值得她花时间吧,当然也跟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她把对花在琐碎的小事上的时间都用来创作和做研究了吧,也许有时候吃饭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能够有力气继续做创作……呵呵,我居然敢公开评论,我对张爱玲了解的是如此的少……这不过我的猜想……

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具体的我也不确定,但是我的脑海里对自己有很多的设想,但肯定不是现在的这个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那种声音尤其清晰,它让我觉得一些看起来有些重要的人和事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也不去在意了,我不在意的也不能真正的伤害我,这和流不流泪没有关系,流泪是情感的宣泄,思考是眼泪后的产物,是一种觉知,我喜欢这种眼泪后的成长,喜欢它能使我思考,虽然我总追逐快乐,但我总觉得快乐是很难让人进行深刻的思考的,人之所以会思考哲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也许一方面是为了摆脱痛苦和烦恼,从而进行本质的探索,而一个人在快乐的时候是很难去探索这些的,至少我自身的经历是这样的。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有一个理想,要怀抱希望,一个仿佛能够得着,又有点距离的理想,它能增大你的胸怀,让一些本让你在意的事情在理想面前变得微不足道,一个人若没有理想,对更好的自己有所渴望,就会变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我无法忍受自己就这样吧!这是性格使然,性格也使我们成为了一个自己既喜欢,又无奈的自己,有些事情仿佛无法改变,也许只不过在某些情境下是不利的,我想一个人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人是“善变”的,你想不到是在哪一刻就改变了,就像小时候的你跟现在的你还是一个样子的吗,你以前的脾气和秉性跟现在还是一样的吗?我很清楚我不是,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我,也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一边捡起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边丢掉自以为坏的东西,到底什么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呢?

虽然几日不读书不会让我觉得自己立马腐朽了,但是几日不读诗会让我感觉自己内在的“气质”减少了不少,还有那种平和的感觉,读诗还真是很明显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心,热爱音乐近三十年,但是却被听了三年不到的诗歌取代,以至于觉得自己听的那些音乐很是肤浅,聒噪,无法安定内心,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创造力的魅力,只有热爱,真实深刻的情感才能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就像在我情绪极为深刻,伤心或者无比愉悦的时候,反常而具有创造力的文字突然蹦出一样,并不需要苦思冥想,过多的修饰……

我也最终明白一件事情适不适合你不是热爱的理由,而是你逃避痛苦的理由,一件你内心深处渴望,并且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而这种价值不仅仅只是对于自己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关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