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日渐电子化,我怀念那些麻烦而有温度的东西

近日,铁路总公司宣布以后全国的高铁都将支持刷身份证乘车。最快今年四季度,在部分试点路线上,乘客便可实现“刷手机”、“刷身份证”直接进站乘车。到了要和纸质车票说再见的时候了。




取高铁票的确麻烦,尤其对于很多赶时间的人来说,要一边排队一边拿着手机反复解锁看时间,一边挂念在目的地等候自己的人和风景,一边想象着错过这一班高铁的窘迫。万幸最后终于气喘吁吁地上了车,列车开动了,你松了口气,拿出手中的车票,起点和终点两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下面印着自己的名字。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山川湖海,你知道手中的车票将会是这段旅程的永恒凭证,这种握在手里的触感让人觉得很安心,因它而浪费的那些许时间,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收藏车票是很多人的共同习惯,因为记忆总要有一个载体去留存。我把所有的高铁票、电影票、景点门票、甚至小学同学送的贺卡,全都放在了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即使它们在里面悄悄褪色了,我还是照旧妥帖珍藏着,不时拿出来翻看。纸张和文字背后总承载着一种特殊的意义,那个盒子就像是专属于我的月光宝盒,打开它,所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的字迹都在闪着光,引人瞬间忆起往日种种,譬如电影院里汗湿的手心,譬如车站里久久放不开的拥抱。高铁票更是连结了两座城市,自己独自站在起点,旅途的终点通向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爱人,以及我们的向往。期待、不舍、煎熬、兴奋……种种情绪都杂糅在小小的车票之中,谁又能舍得不去好好珍藏呢?


但如今我们正在大踏步地奔向一个电子化的时代,纸质车票似乎成了一种落后麻烦的东西,一点都不符合当代科技潮流,急需被取代。刷手机、刷身份证乘车当然方便快捷,我们也乐于享受这种方便快捷。但同时,这种进步似乎也剥夺了我们的一种生命体验,即纪念与回忆的乐趣。因为与纸张相比,电子屏幕终究是冰冷而疏离的,它沾染不上人手指的温度,与外界的阳光雨露一概无关,永远不会褪色,却也永远体现不出时光的匆匆流逝。日后翻看时,最多便是在手机相册中找到一张截图,再没有纸质车票上每个车站的盖章,没有积攒厚厚一摞车票时的成就感,也失却了往日那种将车票握在手中的安心触感。



同样的道理,电子书有很多纸质书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携带方便,不占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并且更加环保,不浪费纸张,但它却始终不能取代纸质书。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纸质书与人更加亲近,承载了人的更多感情。看书时我们可以亲手在上面做批注,就像是在与书本交流,而看完之后放在家里,它就像是我们的一个老友,每次随手翻阅都像是一次久别重逢后的互诉衷肠。纸张的厚重感与温度感是电子书永远都给不了的。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过去的生活是慢节奏而有情致的,过去的事物是精致而优雅的,正如木心《从前慢》中所描绘的那样: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勤勤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对旧事物的弃之不理,是对其中承载的感情的背叛,但对从前的怀念,却也并非意味着我们对日益发展的电子化时代抱有抵触心理,真的想要穿越回过去。毕竟,科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了。坐惯了高铁的我们,怎么再去忍耐磨磨蹭蹭的小马车,用惯了微信的我们,又怎受得了在战争年代等一封可抵万金的家书的煎熬。我很怀旧,但不能怀旧到不想往前走。高铁逐步取消纸质车票改用电子车票是大势所趋,也是方便乘客的好事,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情怀去否定这个举措。但还是希望铁路局能够保留一些取票机和取票窗口,不仅方便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体谅那些想要珍藏纸质车票,珍藏一份记忆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生活日渐电子化,我怀念那些麻烦而有温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