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马国际学校转华文中学,难不?

从国际学校转学到华文中学,或者从华文中学转到国际学校,难不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看一段我们当“说客”的经历:

2019年5月16日 晴

今天,帮Jimmy接了单“工作”:说服乐乐转学到华文学校上学!

报酬是:吃一顿寿司!

乐乐从小学五年级起就从国内来到大马的国际学校读书,现在已经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了。

自从上月到华校听过校长的办学说明会,乐乐妈感觉自己找到了理想中的教育!但她儿子乐乐却看不上!于是她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能帮忙劝劝孩子。

妈妈觉得国际学校管理太松,考勤没人管,孩子上没上课也不知道(走班制,有些孩子窝电脑室玩游戏,或者是去泳池游泳)。如果成绩达不到C,那老师就套用D等级要求你,反正都是“达标”。

留级?不存在的!

而乐乐则喜欢那边的宽松和多元化氛围(本地富家子弟+欧美孩子+其它亚裔),全英环境,英式体系,他中文都快不会说了;此外他怕华校60分的及格线达不到;还怕纪律太严……

中午12点,我们在学校大厅碰头了。

乐乐,比Jimmy小一岁,也矮半个头,戴着眼镜儿,斯斯文文的男孩子。

他妈妈和我一般高,扎着马尾辫,皮肤黝黑。

Jimmy首先带他们参观了音乐室,还弹了首歌给他们听。

乐乐特意问道:哪里是体育馆?

Jimmy一指大门旁边:喏!篮球场!

乐乐:不是全封闭的?!足球场呢?

Jimmy:饭堂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足球场。

我一听要坏事,因为国际学校很重视运动,体育馆都特大,每天有半天时间运动的,乐乐对此一定不满意。

我赶紧补充:看,华文中学和旁边的国民中学同属一个集团,比赛呀、运动会啊,借用那边。

乐乐:那你的好朋友都是什么国家的人啊?

Jimmy:本地华人和少量中国人啊!(乐乐吐了吐舌头)

出了学校,我们来到附近小区的Mintai寿司店。

我们的会面地点

乐乐继续发问:你们有作业吗?

Jimmy:有的。下课时,班执委会把作业抄写在教室后的小黑板上。但我课间就能把小作业写完了。但是大作业,如“当地美食研究”这样的报告,要求用PPT制作的,这个是7月份交的(他从钱包里拿出来皱巴巴一张纸给乐乐看)。

乐乐:哦!跟我们学校一样!

——总算有点共同语言了![偷笑]

经乐乐妈介绍,他们学校一年180天假,一到放假家长就头疼,找各种补课班来填,数学、科学、英语、吉他、绘画、田径、足球等。

加上他们在国内时就特别相信《弟子规》能规范孩子的行为,以前被中介误导光看国际学校了,不知道华文中学也收外国生!

乐乐妈:你们上课的课堂气氛怎么样?

Jimmy:其它课还好,但数学课好多人睡觉(本地生《数学》普遍困难),不过我不管他们,我自己看书!(这时旁边服务员添茶水,挡住了乐乐)

乐乐:什么“睡觉”?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

我一听不妙,赶紧补充:年轻老师还是蛮多的,但是学校不是把所有的“宝”押在老师身上,而是创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会自己去努力!

乐乐听了,用家乡话在她妈妈身边咕哝着什么,他妈妈脸一板,很生气地说:你总得学成些什么吧?爸爸在国内挣钱那么辛苦,你想过吗?!

乐乐依然嬉皮笑脸地拽着妈妈的肩膀,他妈妈一只手五指叉开摁他头顶,推开,说:我们花这么大代价来到马来西亚,你什么都学不成,你对得起谁呢?

于是,开启母子互怼模式,妈妈说的,儿子都唱反调。

我和Jimmy对视了一下。我意识到:乐乐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国际学校给了他自由的思想,虽然只有13岁,但他已经懂得独立判断问题!

而妈妈人在“曹营”却说“汉话”,把中国家长的焦虑带过来,只想用“知识”填满孩子,不相信孩子的内在能动力!一切她做主,孩子肯定反抗!

唉,任务完不成!这顿饭,我都吃不下了!

后记:

事后,我给乐乐妈的留言:

乐乐妈,你好!回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有空说说我的意见:

乐乐在西式的教育中成长,他已经学会批判性地看问题,而且他的思想很自由,这是非常可贵的,是Jimmy学习的榜样![强]

至于择校,我想说说我们的故事:来马来西亚前前,我们在择校问题上摇摆不定,甚至夫妻吵架!

国内朋友说“选名校”;

但问了几位本地家长,他们说“又不是你读书,为什么不听孩子的?!”

我突然醒悟:大马有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出口”,正是促使孩子心灵成长的好地方啊!有了目标和动力,什么知识学不会呢?

你的担忧,我很了解。但恐怕你需要更多的跟学校老师做沟通;更需要和小孩做沟通,倾听他的想法,也许这是促使他自我选择、自我担当的好时机呢!

今天见面时我控制欲很强,没有放手让两个孩子交流,我深感抱歉!


——以上这个事就是想说明:

在大马,从国际学校转学到华文中学,学生面临的问题:在西式自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适应华文中学“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华校严格的纪律管束,也会非常抵触。

当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听Jimmy说华校某某高中生因早恋被处分,他非常不解:都高中了,怎么还不可以谈恋爱?

他看到华校的《校规》里规定:不准戴耳环,男生头发不能盖过耳朵,女生不准染发等等规定的时候,更是惊奇地瞪大眼睛!因为在国际学校,这一切都是有个性的表现。

而华校的学生想转到国际学校,同样要面临着两个困难:

首先是语言关,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要求学生的英语达到母语级别;

其次是学习的模式,从“知识为导向”要转向“能力为导向”的模式。所以在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之间转学,注定有一个艰难的适应期(一位曾经转学的高中孩子说,他用了两年时间来调整自己)。

但是不管怎么难,在大马,孩子们都看到希望,曙光在前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大马国际学校转华文中学,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