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应该永远有吸引力,但不卖弄风骚 。 ——山本耀司
都说服装要穿得像你自己
请问,什么才是你的style?
你需要借助服装来展示曲线美吗?还是恨不得把自己的缺点都藏起来?
服装能给你一个放松的空间吗?还是每天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摆脱它的束缚?
设计之美
“我只画轮廓,我只关注形态。对于我的眼睛来说,一件衣服首先是形态结构,当我分解这些形态的时候,一切自动化分为黑或白,像是争夺领地。这些不平衡吸引了我。”
服装界的大神,日本的设计师山本耀司先生如此说道。
你如何定义服装的美?
材料是重要的元素,同时材料、针织物与身体的距离也很重要。服装的美取决于材料的生命。高贵之处,一摸便知!羊毛、丝、棉最好的材料是以最自然的方式创造那些初级材料。如果某种人工添加剂扼杀了一块儿布或者植物的自然特性,我们就应该摒弃它。
对你而言怎样才算是穿得好?
当衣服消失,只剩下你本身存在感,就是美感所在。
你怎么看待服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很多人将薪水的一半用在服装上。如果人们不想保持仪表,不想装门面的话,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呢?这就像努力工作,找房子住过得体面的生活一样,一件设计经典的服装可以作为个人尊严的附属品,能够营造出一直过得很好的感觉。
在山本耀司的设计中,东方的元素显而易见,背后依托的是东方美学理念。东方美学向来讲究含蓄,半遮半掩更有想象的空间。
而西方美学更注重一种外化的显现,大胆、热烈、身体的曲线、糖果的色彩、裸露的肌肤第一时间就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耀司的服装中,多半把身体的腰身、胸部等藏起来。让你在服装营造出来的空间里更轻松自然地做自己。在他看来:
女性所穿的衣服越男性化,她们就越性感、越美丽。
审美的变迁
审美,与环境有关,与时代有关,也与你有关。
了解一下上个世纪的服装变迁史吧!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男女同权思想强化起来,这时职业女装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熟悉的贝雷帽、女衬衫、短裙,香奈儿的小黑裙都是在那时流行起来的。
中国在民国时期,流行的是旗袍,这是中西服装元素融合碰撞的产物。
到了二战期间,物资短缺,服装款式变得短小,刺绣、毛皮和皮革这类“奢侈”的装饰都被禁止。女性服装的款式常与军服相似。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百废待兴,女性柔美的设计思想逐渐取代简单实用的男性化设计。女装也开始走向奢华。
代表:迪奥
70年代,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更加的丰富,人们的着装观念开放多样。
法国巴黎,作为时尚之都,当时的审美风格概括起来是:女性身着一看就价格不菲的服装,五彩缤纷的糖果色,闪亮,奢侈和炫耀之风大行其道,让其他女性嫉妒并取悦男性。
在当时流行的是皮革,金属丝的材质,鲜明的轮廓。所有的女性特征都被夸张、放大甚至变形。
让—保罗·高缇耶复活了紧身衣,由此设计出著名的锥形胸衣,让评论家的一时搞不清楚那到底是强大的女战士还是变种人,突出形式的审美达到了巅峰。
挑战,从精神理念开始!
这场华丽主宰的时尚小剧场中场时分,挑衅开始了!
1981年,两位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作品在巴黎时装周的现场横空出世,没有人能够对他们的设计置之不理。
耀司的作品——模特儿头发剪得短短的,脸庞甚至带着几分冷酷,身着色调暗沉、采用不对称剪裁的肥大服装。
不取悦谁,不张扬谁。我,就是最独特的存在。
几乎一夜之间,这位设计师就扭转了时尚产业对服饰之美的观念。
他们颠覆了传统的时尚、优雅、色彩、服装结构和关于美的理念,重新定义了时装的边界,扩展了时尚的疆域。
故事从1943年开始。世界第二次大战,两三岁的耀司在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山本富美,一丝不苟地穿着黑色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这让他初次有庄重的概念。
山本耀司的母亲
母亲夜以继日地工作来抚养他的儿子,一天16个小时在织物堆中,梦想儿子有一天能成为律师。但当耀司拿到文凭后,问妈妈,我能来帮你吗?就这样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起工作。
在山本耀司看来,一个沉迷于工作的女人,一个不在乎能否取悦他人的女人,一个坚强同时又敏感的女人,其实本质上更具有吸引力。
一个人穿着什么,不仅仅是对服装的选择,更是内在生活态度的映射。
我们需要用服装来武装自己,作为战袍、盔甲?还是有着柔软的内在情结,圆一个粉红色的公主梦?抑或透过服装这种语言,勾勒出自己内在的轮廓,为自己做出漂亮的发声。这都是我们的审美选择。
你的选择呢?
山本耀司先生的审美,又让你有哪些思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