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定律是指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是一种心理学效应。
不值得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 ,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这样的人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一道菜烧得好坏,原料不重要,调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烧菜人的那颗心。”当你怀着一颗“不值得”的心去烧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
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就是很典型的“不值得”的一生。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和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学习指挥技巧。
当他在作曲方面一发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被当时的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并被力荐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结果,他一举成名,在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成了爱乐乐团的名片。
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非常成功,却始终受着“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矛盾的折磨。
或许伯恩斯坦是很优秀的,因为做自己觉得不值得做的事,也能做得很好。但他算不上成功,因为他没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所以伯恩斯坦的后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最后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这就告诉我们:“值得”与“不值得”的距离有多远,就在于我们的内心如何衡量。
正如不值得定律所阐述的,一个人如果做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如果在做自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则会认为每一个进展都很有意义。
哪些事会让我们“值得做”呢?通常来讲,包含以下三个元素:
1.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有很多,只有符合员工自身价值观的事,员工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
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
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公司文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
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有时候,不值得做的事情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让人犹豫不决,不放手又不好好做,就这样随便过,得过且过。
有些人忙碌了一辈子,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就没有做过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一辈子都在瞎忙,所以一生都没有成就感,没有思想,眼睛也失去了灵气。
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价值,是人们赋予了它价值。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每个人看事情的价值不一样。政治家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做政治文章上,可是喜欢经商的人就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不值得热爱”“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视”“不值得追索”……这些“不值得”是会蔓延的。
当我们觉得一个日子不值得全力去过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日子我们就都过不好了,最终我们所收获的,恐怕只能是一个“不值得人生”。
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
不要做自己的奴隶,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做。很多时候,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要比正确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自己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
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
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
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熙桓心理
在生活中,自己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找到我们在社会中的坐标,找到心中的那把标尺,遇到那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没必要大动干戈,以免浪费生命。
当遇到了真正值得做的事,就应该坚持下去,尽全力去实现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