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到“被需要”是一种稀缺能力-超人妈妈

         之前热播的真人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中,一开始杨安迪与妈妈黄圣依的相处并不顺畅。安迪的各种不配合让黑洞妈妈黄圣依有些不知所措,觉得儿子很排斥她。不过一场沙盘却意外的反映出安迪的潜意识,6岁的他其实是非常想要靠近妈妈的。

        安迪出生3个月后,开始由奶奶带,黄圣依也坦诚从未单独带过安迪。在拍摄的画面中,作为观众,我有多次看到安迪在与妈妈的沟通中,黄圣依在忙自己的事忽略了安迪的发问,或者没注意到,直接开始自己的谈话。我想黄圣依对于儿子的爱毫无疑问,只是没有意识到,有些环节,安迪其实是很“需要”她回应的。这应该也是造成他们母子不够亲近的一个原因。

         如果黑洞妈妈没有意识到“被需要”,自然不会做出回应。多次不被回应,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孩子可能会觉得妈妈不喜欢他,不在意他。这样精神营养不良的孩子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安迪害羞和逃避的表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觉得“被需要”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荣誉。我们在工作中因为“被需要”而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超越自我;在家庭中,因为“被需要”担当起家庭的责任,享受亲情的温暖。这些显性的“被需要”很多人都在努力做好,但还有很多“被需要”却经常被忽视。觉察到“被需要”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很多人都很难及时的意识到。

        孩子兴致勃勃的向家长讲述着学校发生的琐事,父母却早已忍不了“絮叨”的孩子,只希望他能尽快做好功课去上兴趣班,兴趣班下课了就赶紧洗洗睡觉,给自己挤出一点玩手机的时间。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沉默,跟父母的距离越来越疏远,只怪孩子不会讲漂亮话,不懂父母辛苦,可知道这是多少次“需要”没有被回应后的一种回避型姿态,既然得不到,就不再期待!

         男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像“男子汉”,不能流泪,女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勇敢独立”。但我们发现,这样单纯的说教多数时候会适得其反。明明可以做好的事,叛逆的小孩偏偏做不好。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有听到孩子们幼小心灵“需要”的呼喊:“我可以做好,但你可不可以陪着我、欣赏我,这样,我做好才有意义!”

        很多人都希望有高情商,表现出好教养。我们都知道它的前提是能够与对方建立同理心,觉察到“被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有的放矢的满足,从而让对方觉得舒服。就像朋友伤心时,我们能及时觉察到他“需要”的是怎样的安慰,是希望我们理解他、鼓励他还是直接给他解决办法?那我们的安慰会更加有效,给与他及时的支持。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多数是在线,非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的表达少了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变得不那么生动,觉察“被需要”的机会大大减少,觉察“被需要”的能力在我们较少的锻炼下开始钝化,变得越来越稀缺。

         觉察到“被需要”是一种对潜意识的判断和显现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加强练习,这样我们才能够给善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彼此的互动更和谐,让我们的行为更有效,世界更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到“被需要”是一种稀缺能力-超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