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 2018-08-14】

题目:【如何突破孩子的僵固思维】

敲黑板划重点:

1. 夸“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文中观点】
夸孩子“努力”比“聪明”更重要,这个观点点在《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里》也提到过,其背后对应的思维模型是成长型思维模型和僵固型思维模型。

表扬“努力”暗示着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发展的。
而表扬“聪明”则暗示着人的能力是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自己聪不聪明的方式。

【联系自身经验】
看到这里不仅想起了我们家老大,由于爷爷奶奶带了多年,其思维模式相当僵固,表现在:不喜欢难一点的任务;不敢尝试新事物;喜欢别人夸他,甚至想使用一些“非正常”手段,比如欺骗,来获得别人的赞扬;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更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认输,在玩亲子游戏中输了耍赖皮,甚至还自欺欺人;对别人的批评意见容易发怒……

种种迹象表明,孩子给爷爷奶奶带是个致命的错误。在小孩儿遇到问题时,不会让小孩儿自己探索,而是在旁边指指点点,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给所谓的“答案”,完全忽视了小孩儿的自我成长,以致于现在老大一遇到困难就想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找解决方法。当然父母能帮忙带小孩儿已经让我感激涕零了,我本不应该对他们有过高要求。只是现在想想觉得还是自己太失职了,尽管是被逼无奈。

【未来该怎么做】
子不教父之过,儿子现在所养成的僵固型思维我要负主要责任。在仅有的亲子时光中,我更多的是忙着自己的事儿,缺乏与孩子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没有刻意去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比如在晚上的亲子阅读中,老大喜欢做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在与他互动中,我更多的是注重答案是否正确,而不是去和孩子一起探索解决的办法。在小孩有了正确答案时,心生欢喜,却忘记了跟他一起回顾整个过程;而当他因解不出答案而懊恼时,我更多的只是批评和失去耐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也是僵固思维的代表。

在往后的教育中,应该给他多一些时间去不断试错,他有恐惧的心态时应该多鼓励鼓励,了解他的想法,而非表示失望。得让他知道我夸的是他努力的行为和过程,而非对的答案。

夸过程而非结果!

同时,自己在工作中也需要突破僵固思维,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要不懂装懂,无需证明和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有什么问题问就好了,世界真的没有那么多人有功夫来评价你。

2. 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文中观点】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很多教育都在教人怎么识别错误以及怎么防止错误。对孩子说的话里,90%都是教孩子“不要做什么”。因此,我们很难把错误当做是一种反馈,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很容易把错误当做是一种失败。

可事实上,当我们在解答环境提出的问题时,会犯很多的错误。试错就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机制。这跟能力无关,而跟事物发展的进程有关。

错误是事情客观的结果,而失败却是对人的主观评价,两者不能画等号。

【联系自身经验】
在某些场景中确实说“不要做什么”的比较多,比如说不让他在小区里乱跑,不让他捡地上东西,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看手机...... 而在游戏场景中,比如搭乐高,玩拼图等场景,我更多的是鼓励他勇敢去尝试,一般也不会帮他完成。结合上面第1小节的经验,也就是说在游戏环节,我对孩子的试错学习更包容;而在学习场景中,我对其试错学习却有点儿苛刻,特别是在教了他很多遍却还是无法给出正确答案后,我是比较懊恼的,尽管不会发火,但我会停止和孩子继续互动,从而让孩子失去试错的机会。

其实人人都会犯错,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犯错之后更善于掩饰罢了,但这种掩饰只是为了维护自己不会犯错的高大形象,于自身的成长毫无帮助,甚至是有所阻碍的。

长期以来,我一直把错误当成是一种失败,在我的字典里错误就等于失败。为了避免失败,找各种理由来掩盖错误,比如投资失败就找运气来掩盖等等。

【未来该怎么做】

  1. 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制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要多鼓励他去试错,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答案的过程,以及对错误的总结。
    在自己的字典中把错误和失败画上不等号,再将来面对自己犯错时,要打开心扉勇敢接受,而不是自己忽悠自己。

  2. 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不用去刻意维护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意思是不用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要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尽管一定会犯错,但那正是学习的好机会。

  3. 制定犯错计划
    给自己一个犯错计划,一旦犯了错,那也是在计划之中,不必过于自责,因为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拱一卒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