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也是《荣格与新时代》读书笔记.Part I)
野兽爱智慧·心灵自由12期写作第二篇
诸位知道,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实修与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他人的著作和言语就好比指向月亮(最终之道)的那只手,虽然在这片混沌的虚空之中同样十分的重要,然而单单是围着不同的手指上下左右的看,往往要辜负了明月本体的辉光,也就偏离真理实相的本意。
因此有些时候,我们不妨将注意力从别人的手指上抽回来,向内观照自己。
阿姜查也如是写道:“最初的几年时间,一有机会,我就去听各个不同的学者和法师的教导,直到这样的学习成为阻碍而非助益,因为我没有观察内在。所以不知道怎样去听他们的教导。”“就像这样的修行,其他会随自然而来。”
这当然是古今皆通的经验之谈,然而唯一让当今的诸位与我为难的是,我们所身处地时代早已经跨越了阿姜查笔中”不同学者和法师的教导”的时代。
而当我们活在一个世俗的、非宗教的消费主义时代之间,升起了灵性渴望与宗教冲动,在这片千年历史的土地又会发生什么?
因此我想与诸位皆着读书记录尝试着探讨一番,这里,我姑且用着《荣格与新时代》中引言的读书笔记,完成这一部分的叙述。
1. 诞生于消费主义工业社会的”灵性”渴求
“我们的新时代正以不同的方式对我们的意识做出了补偿,对已有的宗教进行了补偿,对这个世俗而唯物的消费主义工业社会做出了补偿,它赤裸裸地表达出了人类对于灵性的饥渴,强迫我们注意被西方宗教压抑和忽视的事物:神圣女性、地球母亲、女神、身体、自然、本能、狂喜和神秘主义。” -大卫.戴西
随着现代社会变得更加碎片化,人们对于与自然之间的一体性与联结感的渴望变得越是强烈而深沉。”相信对世界原初的一体性经验”促使着新时代的人们被一切占卜技巧吸引,不管这些技巧来自塔罗、如尼文、占星术、苏菲教、易经、巫术还是炼金术。即使头脑和我们所受的心智训练会觉得十分的尴尬,但我们的灵魂依旧不顾一切地想要做些什么。
当今时代,人们似乎都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在”正常”的自我世界中,我们适应社会现实,是个基于理性和逻辑的社会参与者。而另一个自我渴求更广阔廖远的生活与神秘体验,这让我们如同偷偷吞下一盒巧克力一样充满奇异的罪恶感。
用大卫.戴西的话来说,不负责任的”灵魂旅游业”和狂热的原教旨主义似乎都在飞速扩张。在一些国家,新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力量,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去教堂的人的比率下降到令人吃惊的7%,却有远不止7%的人开始谈论占星术和灵性课程。
这提醒着我们理性启蒙运动并没有兑现解放和自由的承诺,人们依旧在追寻一种新的、更深刻的存在方式。
在”理性文化把握神圣实相的失败”与”制度性宗教信仰的死亡”这两场博弈溃败之间,人们正在赶赴下一个新生时代的诞生。
在新时代中,被压抑的事物被人们召唤着回归,我们看到那些有教养的现世人道主义者的后代们、无神论者、物质主义者在绝望地寻找灵魂、寻找与宇宙、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结的灵性纽带,新时代成为古代世界灵性的再现。
对此,荣格具有先见地写过这样一句话:”世界表面上的裂隙越宽、越多,心灵深处对一体性的渴望越是强烈。”
2.”灵性”大卖场
可惜的是,人们不仅仅对于自己修行灵性的耐性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一方面,“灵性”的新时代简单地复制了消费主义工业的灵魂,创造出另一种灵性消费主义。灵性被转换成商品,古代智慧、原住民的宇宙学和灵性心理学被包装售卖。
另一方面,在包装售卖的过程中,原初的教义由于被不同人不同程度的见解”美化”与更改,有一些甚至成为更为隐秘的物质与权力的欲望而变装的灰狼。
更甚的是,新时代鼓吹用一种富有激情的消费主义方式去体验神性,这不仅仅展露着高速生活节奏下人们对于灵性”一口吞”的理想化需求,也暴露了这样的”灵性需求”与商业贸易和娱乐业的世俗化亲属关系。
人们在跌跌撞撞追寻”灵性”成长的过程之间,有时会遗忘灵性本来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神通与超自然能力与真正的灵性毫无关系,灵性位于现实,灵性并不是少数骗子操纵的炫耀的权力。
真正的灵性是具化的、基于历史的,而不是新时代强调于魔法的。
“正是我们正常知觉的限制性使世界看起来很平凡,而非凡的直觉性的感知释放了灵性,给现实增加了新的纬度。” -荣格
正因为带有不可避免的消费市场色彩,新时代的灵性同时又具有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特征,它以人为中心并总是询问”可以为个人获得什么”。然而古老的神圣经验却告诉我们,灵性意图不在于加固现世之人的地位,而是挑战人性。
荣格认为,如果灵性是真实可信的,它会告诉我们个人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仅仅是一个更大的目标和力量的载具,它借由这个个体来完成其超越性的目的。同时促使个体获得更深层、持久的谦卑,而允许服务于更伟大的完整性与更高的意志。
新时代的人类意识好比一个初初叛逆的儿童,他摧毁”旧有神圣祭坛”的本意是释放性、革新性以及具有救赎意味的进步,然而选用的方法是如此稚嫩。灵性卖场上种种”灵性麦当劳”的美味姑且只能作为慰籍的权宜之计,人类的灵性依旧等待着真正的落地与回应。当人类被鼓励踏上个人内性化的灵性之旅,也应当值得被提醒,我们不能只渴望愉悦,却不要转化的痛苦,个体必须经由困难的、灰暗的、且常常是孤独的旅程。而这场灵性之旅的最终目的地并不是服务于个人的,而是超越个人性质的更高整合意志。
3.聚焦于意图,落地于转化
可就如同我们不曾责怪儿童是无可救赎的愚人一般,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知道,新时代鼓起勇气的感召尝试,并不应该被坚持地谴责和批判。从某种角度而言,新时代强烈的人文主义特征也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洞见,它发现了宗教神秘中内在的、主观的、心理学的纬度,它帮助人们从宗教狭窄局限的概念中跳出来,对信仰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喜剧演员莱尼.布鲁斯如此幽默地评价:”每天人们都偏离教堂,回归上帝。”
我想诸位与我更乐意做的,是尽可能聚焦于新时代善美的原初意图,并引领它转向它缺失的面向。
毕竟诸位与我知道,这个勇于尝试的糟心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他将会找到更好的方法表达自我,他的健康将会给人类新意识带来完美的活力与充分的血液。
完成于2017年11月2日00:25,野兽爱智慧·心灵自由12期写作第二篇